云計算市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從IaaS到SaaS、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域名注冊,它不僅歡迎巨頭入局,也在不斷催生新型創業公司。用CloudIn云英創始人&CEO王江的話說:“云計算市場很大,但云計算創業公司不能盲目跟風,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CloudIn云英成立于2015年9月,作為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的新秀,同樣受到了投資人的關注。2016年4月,CloudIn云英完成4000萬元Pre-A輪融資;2017年5月,CloudIn云英再完成7000萬元A輪融資。對此,王江接受中國IDC圈專訪,向記者表達了作為創業者對云計算和大數據市場的思考與觀瞻。
(CloudIn云英創始人&CEO王江)
上云 可能是個偽需求
近年來,云計算市場頗受關注,人們對這種新鮮事物抱有顛覆或革新技術的期待,對云計算相關概念的探索也從未停歇。此前,有業內人士提出,云計算是一種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并不是技術上的創新。后來,也有將云計算定義為一個信息科技與通訊科技集合在一起的綜合性科技交付平臺,即為 IT 及 CT 一體化。在王江看來,無論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還是綜合性科技交付平臺,在云計算逐漸普及的初期,人們對云計算的迫切期待可能只是一個偽需求。
在對云計算沒有清楚認知的情況下,企業跟風為了上云而上云,這是偽需求的表現之一。王江舉例,云計算概念剛進入國內時,云服務商接到客戶采購云計算的需求后發現,一些需求不需要云計算技術就可以解決。王江認為,現在企業對云計算的認知相對加深,需求也增多,但當前的云計算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物理層面的云遷移或云堆砌,并非真正計算層面的云服務,而只有計算層面的云服務才能談得上大數據技術、才能談得上大數據的應用與推廣。
另一方面,偽需求還表現在云服務商沒能提供定制化服務。客戶真實需求得不到很好落實,故而導致人們表現出來的對云計算應用的狂熱與對云計算技術的信心不匹配。以混合云為例,王江介紹說,“很多企業采用混合云架構或者部分業務拒絕上云,就在于對云計算的安全性、私密性有所顧慮”。云計算服務商首要做的應該是明確能給客戶提供多少定制化服務,即把客戶那些公有云標準化產品滿足不了的需求放在私有云上,以滿足客戶安全、私密等特殊需求,從而提升企業對云計算的信心。
王江進一步指出,從客戶的角度來講,云計算目前還不是一個可量化的產品。一方面,云服務商要做到的并不是滿足客戶需求那么簡單,它可能還涉及到對用戶需求的挖掘和完善;另一方面,directadmin安裝 directadmin漢化,對客戶需求的滿足程度也是一個有待考量的問題。
可以用購買電視這個行為來區別這兩方面之間的關系,前者即用戶購買電視,并不是僅僅為了看電視這個動作,還可能對電視機各項性能、智能物聯網等等有需求,而且隨著時代發展,這種附加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后者則對應,給用戶提供80年代電視機還是最新款電視機的問題,這對用戶需求的滿足程度是不一樣的。對此,王江呼吁,建立明確的標準也是當下需要業界完善的問題,在這個標準之上去評判哪個云服務商更有價值,才是有意義的。
技術為王,獲得客戶信任
CloudIn云英如何解決用戶不斷變化、甚至是琢磨不定的需求?王江回答:“技術為王,當客戶真正面對上云技術難題的時候,CloudIn云英有足夠的技術實力為客戶提供服務。他強調,云服務商能夠入局云計算市場的某一領域,可能是資本推動、也可能是關系推動,還可能是用戶對上云的強技術需求沒有被挖掘等許多原因促成的,但這些原因或許只能拿到云計算市場的入場券,誰能最終勝出,在王江看來,技術因素要占絕大部分。
王江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源于CloudIn云英的核心技術團隊來自Google、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等,在云計算、IDC、CDN和大數據等方向擁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及互聯網從業經驗,曾經僅用2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公有云1.0的上線。
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通過兩年的發展,CloudIn云英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大數據4個主打產品線上逐步深耕,與金融、政府、醫療、交通、教育、公安、媒體、建筑等各個行業深入合作。另外,在大數據各個領域,數據采集方面,CloudIn云英可以做到單機每秒10萬個文檔的實時處理和更新;在數據存儲方面,CloudIn云英可以存儲超過1400億的文檔;在數據挖掘方面,CloudIn云英深耕NLP、情感分析、語義分析、知識圖譜、圖像理解等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