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的又一顛覆式創新成果,是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本賬簿”的可靠技術方案。目前,區塊鏈已從數字貨幣應用,延伸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區塊鏈+” 將會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甚至產生顛覆性的變革。
然而,區塊鏈技術開發、研究與測試工作涉及多個系統,時間和資金等成本問題成為制約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若利用云計算平臺搭建測試環境,上述問題將迎刃而解。同時,云計算與區塊鏈兩項技術融合發展,進一步催生出一個新的云服務市場“區塊鏈即服務”(Block as a Service),既加速了區塊鏈技術在多領域的應用拓展,又對云服務市場帶來變革發展。
基于云的區塊鏈平臺,降低部署成本
隨著區塊鏈技術進入3.0時代,除去區塊鏈技術本身不談,其背后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成為各大企業角逐的重點。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種解決了無中心的多方交易可信可控問題的技術體系和模式。實際上,區塊鏈是多種技術的集合體,本質是一個基于P2P的價值傳輸協議,核心為共識機制、分布式網絡、非對稱加密系統和智能合約。目前區塊鏈分為3種類型: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3種鏈在中心化程度、參與者群體類別:以及節點接入、信任審批等場景上有所區分。
與區塊鏈技術相類似,云計算本質上也是將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具有資源彈性伸縮、快速調整、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質。目前云計算也分為3種類型,即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從網絡架構角度不難看出,區塊鏈的3種類型與云計算的3種類型極其類似。公有鏈和公有云強調對外開放,共享資源或信息;私有鏈和私有云強調對客戶或群體的單獨使用,是專有的資源;聯盟鏈和混合云強調數據或信息的私有性,同時又能共用其他資源。然而,區塊鏈與云計算不僅是概念上的類似,架構和部分應用也與云計算現在的形態和實現方式相似。區塊鏈的網絡是建立在IP通信協議和分布式網絡兩項技術基礎之上,且不具有中心服務器節點、中心管理節點。
從數據結構及運算力角度分析,區塊鏈又被稱為分布式賬本技術,以分布式網絡作為基礎,且無需其他中心機構的審核,把每一個數據文件切碎,同時以用戶自己的秘鑰進行加密,分散在網絡中。與此同時,區塊鏈技術引入的“工作證明”概念,通過算力的比拼,確保記錄人在撰寫數據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而云計算運用了虛擬化的技術,實現了對存儲、計算和網絡的虛擬化,與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和對計算的需求相匹配。
從區塊鏈中智能合約角度分析,智能合約通常被認為是一個自動擔保賬戶,東莞電信服務器 河南電信服務器,例如,當特定的條件滿足時,程序就會釋放和轉移資金;從技術角度來講,智能合約被認為是網絡服務器,只是這些服務器并不是使用 IP 地址架設在互聯網上,而是架設在區塊鏈上,從而可以在其上面運行特定的合約程序。傳統合約都是在法律框架下執行的,而智能合約是一種在區塊鏈上的“匯編語言”,計算機可以自動執行協議。而云計算的本質是將原本在不同組織、地域中分散管理的硬件、軟件資源高度整合在一個集中平臺上,通過網絡和虛擬化技術按照組織和用戶的業務需求進行更低成本的按需分配。
根據上述從網絡架構、數據結構及運算力要求、智能合約等角度分析,區塊鏈與云計算兩項技術的結合,一方面,利用云計算已有的基礎服務設施或根據實際需求做相應改變,實現開發應用流程加速,滿足未來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初創企業、學術機構、開源機構、聯盟和金融等機構對區塊鏈應用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云計算來說,“可信、可靠、可控制”被認為是云計算發展必須要翻越的“三座山”,而區塊鏈技術以去中心化、匿名性以及數據不可篡改為主要特征,與云計算長期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云計算當前主要提供3種類型的服務,即IaaS、PaaS、SaaS。具體到IaaS層來說,云計算可以為區塊鏈提供基礎的分布式存儲服務,在將來又存在基于單獨的計算模塊為區塊鏈的計算做服務的可能;對于PaaS層,云計算能夠為區塊鏈應用提供開發工具、運行環境等中間件服務;對于SaaS層,可集成模塊化的SDK或插件工具,可以直接為區塊鏈應用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