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突發應急事件頻繁發生,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影響,突發應急事件的不確定性給突發應急管理帶來較大挑戰。大數據的出現為突發應急事件處置帶來新變化、新思路。突發應急事件處置與大數據結合顛覆了傳統的突發應急管理理念和思維,推動突發應急事件處置的數據化和技術化,增強了突發應急事件處置的主動性和預測性,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的突發應急管理能力,為突發應急決策提供參考。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網絡和信息化時代,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呈現出更加復雜多變的態勢。基本概念上,網絡突發應急事件不僅是突發應急事件在網絡中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網絡空間擴大了突發應急事件的范圍,豐富了突發應急事件的含義。網絡安全事故、信息泄露、網絡突發輿情、網絡恐怖主義等本身就屬于突發應急事件的范疇,讓突發應急事件帶有更多的與網絡相關的特點。表現形式上,傳統媒體背景下的突發應急事件的發生、發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和可塑性。但網絡背景下的突發應急事件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網絡成為突發應急事件的誘發器和助推器,加快了突發事件的傳播和擴散,突發事件的影響力成倍增長,且難以有效預防、控制和預測。
大數據顧名思義是大量數據的集合,是一種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需要使用先進的技術和工具來實現數據全鏈條處理,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實現數據“增值”。大數據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語義引擎、數據管理、數據挖掘、可視化分析、預測分析,彌補了傳統突發應急事件處置方法的不足與缺陷,建立了以數據為支撐的突發應急事件處置機制,為突發應急事件處置注入了活力,助力突發事件處置更加精準、高效,指導應急管理作出更加科學的決策。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大數據在疫情態勢研判、防控部署、傳播路徑分析、人員流動監測和企業復工復產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數據創新應急管理理念和模式
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大數據技術和應用應運而生,帶來了一場信息和數據的變革,顛覆了突發應急事件處置的模式和方法,突發應急事件處置開始由被動轉為主動,由事后轉為預防。
首先,突發應急事件管理理念的變化。面對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各領域、各事件產生的海量數據,依靠傳統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方法顯然難以發現、跟蹤和應對突發應急事件。大數據技術為突發事件與應急管理之間搭建了橋梁,為政府部門應對突發事件,加強應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理念。數據的客觀性、技術的普遍性為突發應急事件管理提供更深入的分析、更快速的預警、更準確的預判,依靠數據和技術決策正日益成為未來突發應急事件處置的主流。
其次,突發應急事件處置方式的轉變。大數據與應急管理相結合最重要的特點在于賦能突發應急事件處置。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中,從海量的數據中,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發現事件發展的規律和苗頭傾向,從而捕捉到突發事件發生前的細微變化。這將極大地增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可預見性,推動應急處置工作由“后置”轉為“前置”,增強事中事后處理的及時性、科學性,真正做到突發應急事件的提前感知、科學防控、趨勢預測,將危機最小化。
大數據拓寬應急管理的數據來源
信息化時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大爆炸,信息生產、數據傳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的廣泛應用、萬物互聯的到來、人工智能的日漸普及、生物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等讓數據量呈幾何級增長,極大擴展了突發應急事件的數據來源,拓寬了突發應急管理的邊界。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數據圈占全球數據圈的23.4%,達到7.6ZB,預計到2025年將占全球數據圈的27.8%,增至48.6ZB,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
宏觀層面,政府、行業、機構、組織等在應對突發應急事件時獲取的數據和信息不再局限于電視、廣播、新聞媒體和政府內部數據。我們通過社交平臺、短視頻、數據中心等途徑以及信息感知、關聯聚合等大數據技術,可以從多層面、大范圍進行信息采集和數據分析,形成突發應急事件的數據繪描和畫像,對事件發生、發展及未來變化進行精準定位和趨勢預測,為突發應急事件提供規范化的、系統化、體系化的處置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