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科技部發布《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部分高新區實現碳達峰。培育一批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綠色發展示范園區和一批綠色技術領先企業。
這是今年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敲定綠色發展路線圖的一個縮影。《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碳達峰”成為高頻詞,多地明確時間表、任務書,打造清潔能源等產業集群,香港服務器,培育高質量發展綠色增長點。在數十萬億市場前景下,新一輪投資熱潮開啟,企業加碼布局。
央地碳達峰路線圖浮現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此之下,各部門加緊謀劃相關路線圖。
2月1日披露的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下稱“會議”)信息顯示,今年生態環境部將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建立國家自主貢獻項目庫,支持國家自主貢獻重點項目建設。深化低碳省市試點,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區建設,啟動氣候投融資地方試點。研究編制《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抓緊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工信部將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和路線圖。
科技部方案明確,到2025年,國家高新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降至0.4噸標準煤/萬元以下,其中50%的國家高新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低于0.3噸標準煤/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減率4%以上。
金融支持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央行工作會明確提出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虛擬主機,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銀保監會也表示,將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信托。
據生態環境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介紹,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海南、重慶、云南、甘肅、新疆等多個省(區、市)也都提出了明確的碳排放達峰目標。國家已開展了三批共計87個低碳省市試點,共有82個試點省市研究提出達峰目標,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達峰的各有18個和42個。
部分省市還明確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上海表示,制定全市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這意味著要比全國時間表提前五年。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樂晨在四川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推進會上透露,從區域來看,成都、廣元等已經作出承諾的地區要錨定目標推進達峰,攀枝花、眉山等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加快達峰,四川省內多數城市應于2029年及之前達峰。
打造產業集群培育綠色增長點
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重要路徑之一是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
“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著力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要大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不斷壯大生態經濟,培育高質量發展綠色增長點。”生態環境部在會議上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體思路時提到。
2月1日國家能源局在網站上公布的《2021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提出,將積極做好“十四五”能源規劃和相關配套政策文件的制定工作,推動能源規劃的有效實施和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此前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強調,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總量較“十三五”有大幅增長。
國資委提出扎實推進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共商共建共享網絡型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工信部明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
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也被多省份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江蘇省提出持續推進石化、鋼鐵、建材、印染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著力發展化工循環經濟體系,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綠色技術、綠色金融。上海市明確,“十四五”期間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加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車產值占汽車行業比重達到35%以上。廣東省表示,要推進能源革命,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化能源體系。天津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加快推動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甘肅酒泉計劃建成千億級規模清潔能源產業鏈,陜西省著力構建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