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5G發牌已經兩周年了。兩年以來,在社會各界的合力推動下,我國5G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不僅在商用進程上引領全球5G發展,并且正基于網絡平臺在探索應用開發和生態營造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我國5G發展正在穩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國5G發展成績顯著
如今,我國5G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商用進程上引領全球5G發展。
在網絡建設方面,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81.9萬個,占全球70%以上,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同時,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
在5G終端方面,5G手機出貨量持續增長。截至4月,國內上市5G手機337款,累計出貨量近3億部。其中,2021年1月至4月,中國市場5G手機出貨量9126.7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2.7%。不僅如此,為推進5G獨立組網規模化應用,自2021年5月17日起,新進網的5G終端將默認開啟5G獨立組網功能。
在用戶發展方面,截至4月末,5G 手機終端連接數達 3.1 億戶,比上年末凈增 1.11 億戶。
在應用業務方面,5G對中國消費者用戶的影響已悄然發生,流暢體驗促進5G用戶在移動視頻、社交等領域深度使用,月人均使用時長分別達3255分鐘、3186分鐘,較4G用戶增長16%以上。如今,短視頻已經成為是5G的TOP1應用, 5G網絡下高分辨率長視頻下行流量占比更高,1080p及以上視頻流量占比達29.3%。同時,直播開始從PC走向手機,移動端成為全民直播主要場景。
依托5G網絡平臺進行體驗升級和應用創新
任何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商用伊始,能否取得商業成功都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當前我國5G發展已進入“無人區”,技術、產業、應用方面國際上均無成熟經驗可借鑒,在思考以體驗為基礎的5G網絡變現策略之時,通信業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這一策略的成功必須依賴于5G網絡確實可為用戶提供無可比擬的優質體驗,這就對運營商的5G網絡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當5G網絡確實具有明顯高于4G網絡的性能優勢之時,以體驗為基礎的變現策略才能行之有效。發牌2年來,通信業正攜手各界正依托運營商5G網絡平臺進行體驗升級和應用創新。
就在不久前,北京聯通開創性提出5G網絡評價指標體系,即占得上、保持穩、體驗優和信號好四大類12項指標,為我們下一步建設5G網絡提供了很好的衡量標準。同時其打造的卓越5G網絡,由于具備高速下行速率特性,云主機,已經把傳統的手機端游戲升級為了云游戲生態模式。
還有,從淘寶村到拉面哥,越來越多的5G手機直播不僅需要良好的5G網絡覆蓋,而且對于5G端網并舉與協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NSA模式,5G終端在SA模式下具有數據傳輸速率更高、更穩以及時延更短這三大優勢。我國最大的SA網絡和5G終端全面支持SA模式,將使得5G應用創新者更能貼合網絡特點發現更多的應用場景,開發出更豐富更優質的5G融合應用,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信息化消費需求以及行業應用需求。
不難看出,基于我國先進的5G網絡和發達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我國運營商有望在5G商業模式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引領全球運營商的業務模式創新。
5G網絡建設應堅持適度超前原則
從先因后果的順序來看,為了給5G應用創新繁榮提供高質量信息基礎設施支撐,5G網絡建設仍需堅持適度超前原則。
首先,適度超前的5G網絡建設是應用發展的基礎,也是應用創新的重要支撐。從網絡和應用的關系來看,網絡建設適度超前是公共基礎設施的普遍特點。一方面,“適度”是指尊重5G技術產品與網絡成熟的客觀規律。我國是第一批商用5G的國家,既要通過網絡建設帶動5G技術產業成熟,也要根據技術產業成熟度把握好5G網絡發展節奏。另一方面,“超前”是指網絡建設是應用發展的基礎,優質的網絡是商用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推動網絡發展的實踐中,我國確立了“寧可路等車,不能讓車等路”的適度超前原則。3G時代的微博、4G時代的短視頻等“殺手級”應用大都出現在網絡商用后的2至3年,當時網絡覆蓋已相對完善,香港服務器租用,為應用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前,為保持網絡領先優勢,有必要繼續保持適度超前的5G網絡建設節奏,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提升網絡供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