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和發展改革委員會官網消息,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近日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制造服務業在提升制造業質量效益、創新能力、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顯著增強,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在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方面,《意見》提出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實現供需精準高效匹配,促進制造業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加快發展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培育共享制造、共享設計和共享數據平臺,推動制造業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共享。發展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促進信息資源融合共享,推動實現采購、生產、流通等上下游環節信息實時采集、互聯互通,提高生產制造和物流一體化運作水平。
在加快制造業智能轉型行動中,《意見》提出制定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抓緊研制兩化融合成熟度、供應鏈數字化等亟需標準,加快工業設備和企業上云用云步伐。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集聚一批面向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推進“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打造5個內網建設改造公共服務平臺,遴選10個重點行業,挖掘20個典型應用場景。在冶金、石化、汽車、家電等重點領域遴選一批實施成效突出、復制推廣價值大的智能制造標桿工廠,加快制定分行業智能制造實施路線圖,修訂完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以下為《意見》全文:
發改產業〔2021〕37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部門:
制造服務業是面向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是提升制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制造服務業供給質量不高,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不夠,引領制造業價值鏈攀升的作用不明顯,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為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培育壯大服務主體,加快提升面向制造業的專業化、社會化、綜合性服務能力,提高制造業產業鏈整體質量和水平,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制造服務業在提升制造業質量效益、創新能力、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顯著增強,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加突出。重點領域制造服務業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國際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制造服務業集聚區和示范企業。
二、制造服務業發展方向
聚焦重點環節和領域,亞洲服務器租用,從6個方面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發展,以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
(三)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等科技服務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夯實產學研協同創新基礎,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制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商務咨詢專業化、數字化水平,助力制造業企業樹立戰略思維、創新管理模式、優化治理結構,推動提高經營效益。加快工業設計創新發展,提升制造業設計能力和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制造業供給質量。支持企業和專業機構提供質量管理、控制、評價等服務,擴大制造業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加快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改革和發展,提高服務水平和公信力,推進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提升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加強國家計量基準標準和標準物質建設,提升計量測試能力水平,優化計量測試服務業市場供給。發展面向制造業的研發、制造、交付、維護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制造業鏈條延伸和價值增值。鼓勵專業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制造業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加強品牌和營銷管理服務,提升制造業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