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華住集團旗下連鎖酒店疑似發生用戶數據泄露。在暗網,一位ID名為“helen250”的用戶發帖出售1.3億名華住旗下酒店入住用戶數據包,泄露數據總數達到5億條。華住酒店發布的聲明稱,此信息未經核實,目前集團已經報警,并且聘請技術公司進行核查。
8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系首先發布信息泄露消息的紫豹科技,他們表示在揭露事實后,云主機,遭遇了各方壓力,目前不便發表言論。而一位不愿具名的網絡安全工程師則透露,目前報道泄露的這些數據已經在暗網中出售,出售人提供了一萬條測試數據。
據悉,此次被泄露的信息幾乎涵蓋華住旗下所有酒店,包括漢庭酒店、美爵、禧玥、漫心、諾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等多個品牌。數據來源包括:華住官網注冊資料,酒店入住登記信息以及酒店開房記錄三類。信息主要類型為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內部ID號以及1.3 億人身份證等信息。這些數據售價為8個比特幣(約5.6萬美元)或520門羅幣。
“在此次事件中,假設信息源頭源自華住內部,華住雖然沒有刑事犯罪,但很可能涉及民事賠償。”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華住在收集與保存用戶信息的環節中沒有起到保管的義務,沒有采取基本的安全措施,導致用戶的信息外泄,或者被盜取,因此對用戶負有一定的賠償責任。
受信息泄露消息影響,華住股價出現波動,由27日的最高點36元/股,降至29日收盤的33.79元/股,兩日總共跌去6.1%。
數據濫用
這兩年,華住集團的日子過的順風順水。2017年,華住品牌升級計劃初具成效。原本的如漢庭優佳、CitiGo和漫心以外,收購桔子水晶加快了華住布局中高檔市場的速度。2017年全年,華住凈增中高檔酒店316家,RevPAR(每間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長8.2%。8月初,華住集團發布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凈收入達25.21億元,同比增長26%;調整后凈利潤5.58億元,同比增長39%。
然而,高收益背后,粗放的管理導致酒店行業數據泄露屢禁不止,云主機,所謂技術公司的核心實質是安全。“我覺得很多酒店失去的就是人性。人都需要溫情,關懷,連接。”華住酒店CEO張敏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華住在布局高端品牌時,更注重用戶體驗。利用大數據為用戶畫像,推送更加精準的產品與服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他認為華住看上去是個酒店公司,其實內核是個技術公司。
大數據賦能酒店,使華住每開一家酒店,都能獲得足夠的盈利。華住酒店的財報數據顯示,僅僅2017年第四季度,華住新開酒店137家;全年新開酒店達665家。截至2017年12月底,華住尚有696家酒店正在籌建中。在酒店數量高速增長的同時,2017年,華住全年凈利潤依舊高達12.372億元人民幣(約合1.893億美元),同比增長53.8%,遠超行業水準。
成也數據,敗也數據。依靠大數據吸引用戶的同時,華住似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信息安全問題。早在 2013 年,華住旗下漢庭酒店被曝出數據泄露,是酒店所使用的 WiFi管理和認證管理系統存在漏洞、數據傳輸過程加密失效所導致。然而華住的數據安全部分的投入始終有限。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華住的其他酒店經營費用僅達4%,其中包括了App建設、IT系統的維護等等。而整個2017全年,此費用均沒有超過9%。
“酒店偏向于傳統行業,在走向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技術上難免會出現‘跟不上’的情況。”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聯網安全專家指出,如果酒店類企業自己做與酒店相關的互聯網業務,開發成本很高,因而多數酒店會選擇第三方服務。在信息化推動酒店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問題。
趙占領也認為,華住等互聯網企業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存在兩方面的責任。用戶在注冊的過程中,會提交一些個人信息。用戶會簽訂條約,同意服務商收集其個人信息。因為存在合同關系,服務商收集信息以后,必須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否則對于用戶就要承擔違約責任。”他認為,除了商業合同法以外,在國家頒布的《網絡信息安全法》明確指出,網絡信息服務商在收集信息的同時,需要承擔保護的義務。
8月29日,網傳華住公司程序員將數據庫連接方式上傳至github導致泄露賬號密碼。該用戶用戶名與密碼僅為root與123456。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華住酒店相關人士就此事予以考證,華住酒店方面不予回應。
灰色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