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在第十屆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正式公布了“Hello 5G行動”計劃,這是國內運營商首個詳細的5G產業鏈推進方案,意味著運營商在5G產業生態布局上全面加速。
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對此表示:“5G智能生態涉及標準和技術創新、5G網絡建設、5G業務和使能平臺、5G應用場景,以及5G終端發展等諸多方面,需要相關方共同努力”。從2G-3G-4G,中國電信在通信技術重大變革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收獲了眾多的合作伙伴。這或許也是已經連續舉辦十年的天翼終端交易會在5G到來前的關鍵時間節點,升級為“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的原因。
5G已不再是一個通信標準,而是一個統一連接架構、統一設計的,面向未來創新的連接平臺,它將通過全新技術,融合不同的頻譜類型和頻段、多樣化服務及部署。
簡單來理解,就是連接一切。
如果說,在過去30年里,移動通信對世界的改變,是通過電話和手機,連接人與人,那在未來的30年,移動通信就將連接萬物。這實際上也是各個產業技術變革、融合創新的過程,各行業企業需要在新的價值鏈當中尋找自己的分工,通過新技術迅速推動自身商業模式革新。也是就是說,運營商與各產業的商業連接密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從楊杰提出的“打造5G智能新生態”的“四點主張”來看,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中國電信透露出了非常明確的聯合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5G智能生態的戰略:
一、共同加速5G標準成熟。
今年6月,3GPP宣布5G NR獨立組網標準正式凍結,標志著5G完成了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作為全球TOP運營商之一,中國電信一直深度參與5G國際標準制定,重點在5G業務和商業模式、網絡智能化、網絡融合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已先后在ITU、ETSI、3GPP等國際標準組織牽頭了多項標準制定。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電信共主導5G國際標準項目及任務31項,提交國際文稿457篇;申請技術專利190項,其中143項獲得專利保護。中國電信承擔了5G方面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9項,其中牽頭7項。
不過從一系列標準制定,到產業化成熟,無疑還存在較長的距離,對于5G而言,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是5G正式起步,現階段最重要的是需要運營商聯合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設備兼容性、互聯互通測試和真實場景測試。
中國電信首次在展覽中實現5G真實環境演示,借用5G高速無線網絡實現實時回傳,向全體合作伙伴展示了5G網絡的真實特性,對推動5G標準的成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共同打造5G智能網絡,目標2020年5G規模商用。
5G一個關鍵性的轉變,是傳統通信網絡由滿足“人”的需求,轉向滿足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的海量連接與數據需求,這就對通信能力和邊緣計算帶來極大考驗,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AI,海量數據是AI的基礎。將AI引入5G網絡建設和調度,可以更好的滿足終端、業務、網絡端到端的貫通,解決海量連接與“數據洪水”的未來考驗。
中國電信在業界首次提出了"三朵云"的5G智能網絡架構,由接入云、控制云和轉發云共同組成。接入云實現業務的接入和流量吸收,控制云實現網絡功能集中控制和能力開放,轉發云則實現流量高速轉發、流量直達。未來的5G網絡是全面云化、應用融合的智能新網絡,基于NFV/SDN架構,支持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新特性。
實際上,中國電信的5G智能網絡架構已經在試驗網中得到驗證。早在2017年底,中國電信在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等六個城市的5G試點已全部開通。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中國電信在北京等十二個城市開展5G規模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日前,中國電信5G聯合開放實驗室建成首個運營商基于自主掌控開放平臺的5G模型網,正式啟動了5G SA(獨立組網)測試。這是2018年6月3GPP發布首個SA標準版本后,業界首個運營商組織的基于開源技術、分層解耦全開放架構的5G技術驗證。9月4日,中國電信5G聯合開放實驗室技術團隊在5G模型網率先打通了中興通訊5G SA系統的First Call,首批同時進場的諾基亞系統調試也順利進行。后續將引入更多廠商,directadmin安裝,分批分階段開展5G服務化架構、4G/5G協同、虛機/容器虛擬化部署、異廠商互通等關鍵技術和規模組網能力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