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宇宙,而數據就是這個宇宙的中心。目前,這個宇宙正在不斷地成倍增長中,不僅有更多的人和企業在網上做任何事情,而且連接到互聯網的所有這些智能設備:手機,電視,手表,家庭安全系統等都在生成或接收數據。到2020年,這個數字宇宙可能包含與現實宇宙中的星星一樣多的數字位,其規模每兩年翻一番,到2020年將達到44ZB。那么面對日益不斷增加的數據,是什么成為了這些數據的主要載體,實現了網絡與網絡之間的互通互聯呢?
在互聯網時代全球化背景下,海纜取代衛星成為首選的傳輸方式,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早在2015年,全球超97%的數據流量是通過海底光纜傳輸,剩余3%則由衛星系統傳輸。一條高容量的海底光纜是跨海大陸間或島嶼間重要的有線通信媒介,海底光纜的長度從幾千米到35000千米不等。目前,每天都有大量的數據流量傳輸到各個數據中心,乃至每一個互聯網用戶的手上。
如果將世界各國的網絡看成是一個大型局域網,海底和陸上光纜將它們連接成為互聯網,那么光纜是Internet 的“中樞神經”,而數據中心幾乎是Internet 的“大腦”,而連接“中樞神經”和“大腦”的是海底光纜系統,而海底光纜是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
OTT自建海纜大勢所趨,大西洋擁有自建海纜最高容量
近幾年,內容提供商部署的容量都超過了國際帶寬的所有其他客戶。在2013年到2017年間,谷歌,Facebook,微軟和亞馬遜等OTT公司部署的國際容量已經增加了10倍,達到339 Tbps。但內容提供商網絡還沒有取代互聯網骨干網,成為已使用國際帶寬的最大來源,但隨著互聯網骨干網提供商的份額逐漸減少,其使用容量的份額將會不斷迅速增加,而追究其本質,主要是因為海底光纜的平均壽命大約是15~20年,directadmin安裝,而需求遠遠超過供給,directadmin安裝,所以才會出現一些OTT公司自建海底光纜。
內容提供商往往會在其專有數據中心之間遇到大量需求。數據中心間的需求又會因公司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但它們通常與數據庫鏡像,搜索索引同步以及云計算服務和應用程序相關。在檢查主要海底電纜路由上的內容提供商容量時,數據中心需求的作用變得很明顯。于是,內容提供商開始在其網絡部署中優先考慮一些海底電纜路由。在2013年至2017年之間,內容提供商的需求在整個大西洋地區是最強勁的,容量以78%的年復合增長率上升至77 Tbps。
目前,橫跨大西洋的最高容量的數據電纜現在已經完成,包括微軟,Facebook和Telxius在內的一個財團最近完成了從弗吉尼亞州弗吉尼亞海灘到西班牙畢爾巴鄂穿越海底復雜的4000英里(6,400公里)電纜的過程,以生產高速數據連接,從而避免中斷受自然災害影響。
OTT抓住新機遇,推動海纜建設發展
伴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ICT產業的飛速發展,全球各方對連接的需求不斷提升,過慢的寬帶速率將會成為互聯網發展的絆腳石,而其提升的速度和幅度還遠不能滿足于人們的需求。可見海纜在走向更美好的全連接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這給海纜市場的發展與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一些運營商中立的OTT公司,例如谷歌之前他們用一條海底光纜大約8%,之后的需求呈幾何上升趨勢,他們從海底光纜的使用者搖身一變成為了海底光纜的擁有者。與以前的海底光纜建設熱潮不同,亞馬遜,谷歌,Facebook和微軟等內容提供商在最近的這次激增中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這些公司單獨擁有數據中心流量的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需求,亦成為他們推動海底電纜的項目和路線優先順序的動力源泉。
去年,騰訊、阿里巴巴入股中國聯通,中國聯通混改方案也已新鮮出爐,而聯通自建的海底光纜,騰訊、阿里巴巴也成為了間接的擁有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許多OTT公司也會加入這場自建海纜的戰役中,為實現完美連接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