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產業通信標準預估要到2018年至2019年陸續凍結,2019年各國將會普遍開始試商用,2020年正式開始商用。從4G的投資經驗和5G的網絡需求來看,5G建設的路線是傳輸先行、無線跟隨,投資的時間順序是:光線光纜投資→光傳輸投資→基站建設投資,光線光纜的集采將陸續拉開,光傳輸設備的采購穩步提升,但是基站的大規模建設預計在2019年才會開始。
5G產業鏈由上游基站建設(含基站射頻、基帶芯片等)、中游網絡建設、下游產品應用及終端產品應用場景構成,其中就包括光纖光纜、光模塊、基站天線、小微基站、通信網絡設備、器件原材料、系統集成與服務商、運營商等細分產業鏈。
光纖光纜產業鏈光纖傳輸具有傳輸頻帶寬、通信容量大、傳輸損耗低、線徑細、重量輕、節省金屬材料等特點,是現行條件下進行數據傳輸的最優選擇,應用方面還沒有產品能夠替代光纖進行商用。
光纖光纜的制造過程較為清晰,上游是原材料、基管等原始材料及設備的提煉和制造,中游是光纖預制棒的制造、光纖的拉絲再到光纜等產品的制成,下游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商用或者軍用。光纖預制棒的制造是整個產業鏈工業制造過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技術壁壘最高的部分,光棒約占光纖成本的70%左右,所以是否擁有領先、自主光纖預制棒生產技術決定了光纖光纜企業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
圖1:光纖光纜產業鏈
運營商集采持續擴大,光線光纜持續高景氣前文有提到5G投資時間順序:先是光纖光纜,再是光傳輸設備,最后才是基站內容側。這三個環節中的任意一個都與運營商的資本開支息息相關。在光線光纜方面,三大運營商在普通光纖光纜方面的集采量相當于國內需求總量的80%左右。
圖2國內三大運營商近年來資本開支總和(單位:億元)
集采量(萬芯公里) 2015 2016 2017 2018第一批招標計劃 中國移動 9202 11374 12905 11000 同比% 23.6% 13.46% 中國聯通 3638 3630 5830 同比% -0.22% 60.61% 中國電信 5350 5324 3011 5000 同比% -0.49% -43.44% 其它 3210 3872 4454 同比% 20.62% 15.03% 16000 總計 21400 24200 26200
表1: 三大運營商近幾年來光纖光纜集采情況,*中國聯通關于2018的集采計劃尚未公布。
在圖2當中,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呈現階段性增長的趨勢,這與通信技術的更迭周期有關。對比表一數據,在15年后運營商資本開支明顯下降,但是光纖光纜的集采量卻穩步提升,其中主要增長來自于中國移動。對比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實力明顯要強。
來源:東方IC
近幾年中國移動在光纖光纜的集采量增長并不是5G建設,而是因為政府“寬帶中國”“光纖入戶”政策的實施,中國移動加大了在固網方面的投入。據工信部資料顯示,2017 年三大運營商用戶總量約為3.06 億戶,其中中國電信領頭,用戶數量1.30 億戶,中國移動9,800 萬戶,中國聯通7,700 萬戶,中國移動在固網方面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聯通,具有追趕中國電信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