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時代,國際電信聯盟(ITU)先認證三種標準,UMTS、CDMA2000、TD-SCDMA,中國的TD-SCDMA終于有了一席之地,但是美國并沒有放棄對3G的全面掌控,在已有的UMTS和CDMA2000的基礎上,通過英特爾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并強行通過WiMAX的第四種標準,結果和日本的PDC一樣因為得不到國際主流電信基礎設備商的支持而沒落。
為什么美國僅通過一個部門的一紙“制裁令”就能讓一個中國第二的高科技公司、全球排名第四、美國排名第五的企業進入“休克”狀態,不解除就是到了“等死”的狀態呢?這就是供應鏈機制。
目前此次事件的相關細節尚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此次美方針對華為的行動,與中興事件有相似之處。中興事件發生時,中美間還在相互試探階段,中興的違規成為美方的一個籌碼。而此時尋求對孟晚舟進行引渡,也是美方在與中方的談判做準備。
顯然,中美貿易談判遠未結束,甚至可以說才剛剛開始。
美國議員盧西奧在推特上表示:“如果美國不搞倒中興,就永遠搞不倒像華為這樣規模更大的公司”。
另外,據CNBC11月29日報道,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主席徐直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5G技術的領導者,我們沒有機會為美國消費者提供5G解決方案和服務,所以說美國是一個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仍然在阻止領先的玩家參與。如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能夠實現在5G領域成為世界第一的目標。”
華為的回應
美國“刁難”中企那些事
今年7月,華為致信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稱美國不應錯過其市場領先的技術,并指出,將其排除在外將推高移動服務的消費者成本。
而這一切都可以用一個人的話來表達:
這也再次提醒人們,中美關系不僅是貿易,還包含了對未來技術的爭奪,華為大量投入的5G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美國國家安全局以及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等部門的主管們,也在今年2月建議美國人不要使用中興和華為的產品。
12月1日,備受矚目的“習特會”剛剛在G20峰會期間舉行。雙方達成重大協議:暫停貿易戰,并決定努力在90天內通過談判和磋商達成新的安排。
幾個月前,中美貿易談判跌宕起伏,中興遭遇美方全面禁令。雖然在繳納巨額罰款后得以“網開一面”,但某種程度上,這也給美國對華貿易政策下了一個注腳:美方對華一邊拉攏一邊打壓的基本面從未改變。
【中國IDC圈編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5G時代,2016年11月17日國際無線標準化機構3GPP第87次會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中國華為主推PolarCode(極化碼)方案,美國高通主推LDPC方案,法國主推Turbo2.0方案,最終短碼方案由極化碼勝出,之前長碼由LDPC勝出,底層規范確立。華為提前在2016年4月份宣布率先完成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第一階段的空口關鍵技術驗證測試,在5G信道編碼領域全部使用極化碼。歐洲人基本上放棄了5G標準,剩下中國人和美國人玩。
任正非:華為的目標是全球服務,也實現服務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