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簡稱“2021數博會”)在貴陽正式開幕。本屆數博會以“數智變·物致新”為主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開幕式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沈竹林介紹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國家樞紐節點籌備情況,并宣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建設。
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速向各領域滲透,中共貴州省委書記、貴州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諶貽琴指出,通過數字賦能,融合應用,做好資源整合的加法,降低交易成本的減法,發展動能迭代升級的乘法,破除發展瓶頸的除法,必將極大驅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引領高質量發展,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7.8%,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普及率居全球首位,全國實務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比達到24.9%,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網絡直播等不斷拓展消費的新空間,打造帶動就業的新業態。
作為數字經濟核心要素的數據則成為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是國家基礎戰略性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數據要素的重構融合將會形成商業新形態、業務新環節、產業新組織、價值新鏈條,重塑經濟增長的新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局面。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表示,數據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激活數據的價值,也就找到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找到了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義。
數據要素備受社會各界重視并取得了高速發展,自2015年開始,域名購買,6年來全社會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我國數據增量年均增速超過30%,數據中心規模也快速擴張。沈竹林指出,數據中心規模從2015年的124萬架已經增長到2020年的500萬架,數據中心算力設施成為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加速器,成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
為進一步強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統籌布局,加快推進國家算力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已于日前聯合印發《全體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貴州等8個區域布局建設國家樞紐,構建全國算力網絡體系。
沈竹林表示,方案的提出,一是引導有序布局。推動大型數據中心向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地質等條件適宜的區域布局,實現東數西算,加強國家樞紐節點之間的網絡傳輸能力建設,試圖解決我國數據中心存在的東西部供給失衡問題,實現數據中心有序發展。
二是促進綠色節能。在國家樞紐節點布局建設若干個大數據產業集群,加快大數據中心節能技術、能源回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探索,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三是推進迭代應用。釋放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紅利,推進創新產品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規模應用,亞洲服務器,以應用帶動創新,加速突破關鍵技術,提升大數據的創新能力。
四是體現高效利用。構建國家算力網絡推進數據中心、云、網絡的協同發展,促進數據中心集群和邊緣數據中心高效聯動,支持跨行業、跨區域的算力資源調度,解決數據中心孤島、云孤島等問題,提高算力資源利用效率。
本次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借2021數博會之機啟動,全國一體化大數據建設將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座,國家算力網絡將成為數據要素流通、暢通經濟循環的新通道,國家樞紐節點將成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撐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新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