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加速器。人們足不出戶,在線醫療、教育、辦公、直播等漸漸成為生活的常態,倒逼云計算和互聯網應用加速發展,而這背后必然使得信息爆發,算力激增,在滿足海量計算和數據存儲的同時,也產生巨大的能源消耗。
隨著全球ICT能耗持續增長,據相關預測,到2030年全球ICT耗電量將占全球總電量的5%,而數據中心10年TCO中電費占比將超過60%。于此同時,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極其關注,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承諾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在碳中和目標的牽引下,VPS,各行業的減碳工作至關重要。
未來數據中心能源將呈現什么趨勢?日前,華為數字能源產品線數據中心能源領域總裁費珍福發布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并攜手行業專家共同探討數據中心能源發展趨勢與機遇,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貢獻智慧。
趨勢一:零碳DC
“碳中和”成當今世界最為緊迫的使命,將帶來深刻的變革,建設綠色低碳數據中心成為必然方向。風能、太陽能等綠電將更普遍地應用于數據中心,在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是大勢所趨,在大型數據中心園區,熱回收作為一種新型節能方案,已經開始落地。中國新建數據中心PUE將邁向1.0x時代,“零碳”DC將出現。
趨勢二: 高密化
未來5年,IT設備持續向高算力、高功率密度演進,CPU和服務器功率持續提升,同時,伴隨AI應用的需求增長,AI算力比重進一步提升。為平衡效率和成本,數據中心必將向高密化發展。預計到2025年,多樣化算力協同將成主流,主流云數據中心將形成15~30kW/柜混合部署形態。
趨勢三: 彈性擴容
IT設備的生命周期一般為3~5年,大體上其功率密度每5年翻一倍,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生命周期為10~15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需支持架構彈性、分期投資,以生命周期最優的CAPEX滿足2~3代IT設備的功率演進。同時,由于承載的IT業務不同,數據中心須具備彈性能力,匹配不同功率密度的IT設備混合部署,實現按需擴容,節省空間。
趨勢四: 快速部署
互聯網業務呈現短時間內快速爆發的特征,受疫情影響,業務側數據和流量需求激增,快速部署成為剛需。此外,數據中心由支撐系統轉為生產系統,需匹配“云”的應用需求,更快上線意味著更快收益。未來,數據中心TTM將從典型水平9-12個月降低至6個月,甚至3個月。
趨勢五: 架構極簡
應對傳統數據中心建設緩慢和初期投資成本大的弊端,系統級和數據中心級架構極簡將成為主流。數據中心供電/制冷架構將從傳統架構向一體化鏈路級融合產品演進。在預制化、全模塊化設計下,數據中心具備快速部署、彈性擴容、運維簡單、高效節能等優勢。
趨勢六: 全面鋰電化
傳統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存在系統割裂且復雜、占地面積大、故障定位難等問題,隨著鋰進鉛退趨勢推進,以及鋰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鋰電將在數據中心得到規模應用,逐漸走向全面鋰電化。相對傳統鉛酸電池,鋰電池生命周期是鉛酸電池的兩倍,同時在占地面積、運維效率、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優勢,可節省用地面積70%,實現供電系統的高密化和模塊化。
趨勢七: 風進水退
由于冷凍水系統架構復雜,不利于快速部署和運維,同時,在碳中和愿景的驅動下,少水甚至無水的制冷系統將成為主流。而模塊化架構的間接蒸發冷卻系統采用一體化產品設計,可縮短部署時間、降低運維難度,同時充分利用自然冷卻資源,大幅降低制冷系統的電力消耗,在氣候適宜區域將逐步取代冷凍水系統。
趨勢八: 全數字化
隨著數字化變革不斷深入,數字技術、通信技術和AI技術的創新應用不斷增多,數字孿生技術將得到更普遍的應用,融入數據中心的規劃、建設、運維、調優等全過程,實現數據中心可視可管可控,帶來極佳的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使用體驗。
趨勢九: AI智能
隨著IOT、AI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普遍應用,將逐漸替代重復勞動、專家經驗和商業決策,免備案主機,數據中心將逐步實現由運維、節能、運營等單域的智能化,向規劃、建設、運維、優化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和自動駕駛演進,包括AI能效優化,實時調節參數;AI運維,7*24不停時巡檢,預測性維護;AI運營,在線仿真,自動設計業務。
趨勢十: 安全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