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形成1個以“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載體鏈條。
“3”即在空間布局方面形成3個科技創新聚集區,分別為:南部科技文化融合創新組團、中部信息園創新活力組團、北部智能制造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組團,爭取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加速企業發展、培育產業集群全覆蓋。
“4”即4大科技產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載體作用,實現數字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4大產業聚集。
近日,《中新天津生態城科技創新載體發展規劃》發布(以下簡稱《規劃》),計劃到2035年,圍繞 “國際合作示范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智慧城市示范區”戰略目標,生態城科技創新載體將形成“134”發展格局。
“1”即形成1個以“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載體鏈條。“3”即在空間布局方面形成3個科技創新聚集區,分別為:南部科技文化融合創新組團、中部信息園創新活力組團、北部智能制造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組團,爭取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加速企業發展、培育產業集群全覆蓋。“4”即4大科技產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載體作用,實現數字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4大產業聚集。
按照《規劃》,到2025年,生態城創新載體總量爭取達到8家,創新載體面積達14萬平方米,在四大產業領域初步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鏈條。到2035年,各類科技創新載體數量達15家以上,專業孵化器超過80%,各型各類科技創新載體有機配比,云主機,形成“接力式”的創新創業全孵化鏈條;累計新增孵化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達5000個,孵化畢業企業達4000家;累計獲得有效知識產權超過10000件,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0000個;聚集一大批高端創新型人才。
此外,生態城還遵循創新載體空間布局規律,形成“三大組團多點支撐”的空間格局。其中,南部科技文化融合創新組團主要覆蓋國家動漫園、生態科技園、企業總部科技園等,實施“文化+”與“綠色+”融合發展戰略,孵育更多綠色、先進、前沿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部信息園創新活力組團主要覆蓋生態城信息園及周邊相關區域,定位于中新合作創新載體、首都資源溢出承載地和智慧產業聚集地,將圍繞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產業和教育產業,布局科技創新載體。北部智能制造與生物醫藥創新組團主要包括津漢高速以南、中海大道以北圍合的相關區域,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是該組團的產業主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