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時代,數據早已變成了各行各業的核心資產。為了平衡數據處理和企業IT的維護成本,IDC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中國IDC市場萌芽狀態要追溯到2010年以前,但是從2012年開始,就逐漸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近些年來,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IDC行業的發展也發生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這其中既有用戶需求催生巨大市場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有包括云計算,網絡安全防護,以及高耗能等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
云服務是否會沖擊傳統IDC?
現在,很多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更青睞于將非關鍵性數據業務遷移到第三方云數據中心。這在電商行業表現的尤為突出。比如為了應對各類大促,云計算由于擁有算力彈性的優勢,電商公司可以通過云服務在一天內快速提升網站的訪問和處理能力,當流量回歸正常以后,則可以再將算力降低。相較于傳統的自建或托管型數據中心,企業不但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提升數據處理能力節省初期投資,而且可以按需購買服務,以節省運營維護成本。甚至對于中小型公司和初創公司,云計算服務已經成為其最主要的數據解決方案。
但是對于很多對數據安全有較高要求的行業客戶來說,云計算的成本優勢卻不足以抵消其對數據安全的顧慮。他們大多還是會選擇自建機房,或者是托管型的數據中心。
中關村軟件園科技運營中心網絡總監郝曉夏認為,云計算運營模式的出現,對IDC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沖擊,比如帶寬業務、實體和虛擬空間,但作為技術人員來講,仍然會為中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迭代感到欣慰。就目前來看,隨著公有云技術的不斷成熟,中小企業根據業務需要,很多已經實現了IDC向云計算的遷移。這對IDC來講,會有一部分的業務流失,VPS,但就2019年數據中心行業預測報告來看,金融在IDC所占的比例為21%,2018-2019年均有2.1%與1.5%的增長,其次是政府占到15%,在2018-2019年有2.5%與1%的增長,在Colo、互聯網、運營商等其他行業,均有不同比例的增長,通過數據來看,雖然傳統IDC用戶上云的現象已產生一定的規模,導致IDC市場增速放緩,但市場規模依舊平穩。尤其對于向金融、政府等行業提供服務的IDC來講,沖擊雖然有,但不會太猛烈。
關于IDC和云服務商競合關系的話題,科智咨詢(中國IDC圈)高級分析師王若冰認為,云服務商對傳統IDC的托管業務會產生一定的沖擊。但由于IDC本身擁有數量龐大的機柜,這對于云計算公司來說,也是一種難得的資源。隨著用戶上云的加速,未來IDC和云計算公司的業務格局將呈現變化。
首先,隨著視頻、游戲、電商等行業的火熱,以及5G、AI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云計算的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大。云服務商對IDC的需求也必然水漲船高。云計算公司除了自建機房以外,也會租用很多傳統IDC公司的機房,以滿足巨大的需求。換句話說,對于傳統IDC來說,只是租用機房的客戶從傳統企業轉換成了云計算公司而已。
不過和普通企業用戶不同的是,由于云服務商對于數據中心的使用門檻逐年提升,這就要求IDC服務商的運營與運維能力跟隨提升,定制化需求的大量涌現使IDC行業的專業化程度也逐步提高。云服務商一般以大型互聯網公司為主,隨著其需求量增加,越來越多的第三方IDC服務商,必須通過提供定制化機房滿足云廠商的需求。一些不具備升級潛力的老舊機房則會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最后,云服務商的冗余機柜資源將租賃給使用云產品的客戶,這一商業行為產生的交易體量目前尚未突顯,云產品始終是主打銷售目標,其余業務是圍繞云產品銷量提升而打的配合戰。目前來說,IDC服務商目前與云服務商保持較為良好的合作關系,長久來看,IDC服務商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要求。
完善的安全性是托管型數據中心護身法寶
誠如前文所述,很多對于數據有較高安全需求的企業,是目前托管型IDC的主要客戶。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數據中心的安全環境也日趨嚴峻,前些年由于攻擊成本的降低,導致DDos攻擊十分猛烈,而IDC運營方為了阻止此類攻擊對客戶業務的影響,不得不花費巨資進行防御。據相關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從2017年用于網絡安全的費用是900億美元,這一數字到2022年將增加至1萬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的報告稱,惡意攻擊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每年1090億美元,而IBM公司估計,每次攻擊造成的平均損失為386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