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聯想集團公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一財季業績。季度營收達85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稅前利潤16.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113%。凈利潤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111%。
從業務類型看,聯想一季度的收益依舊嚴重依賴PC,而三根支柱中的兩位兩根: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則表現欠佳。尤其是被聯想視為未來方向的數據中心業務,同比下滑17%,國內服務器,虧損達5200萬美元。
聯想數據中心業務虧損引發股價下挫
聯想財報中,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111%。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顯然對此成績十分滿意,“在新財年的首個季度,我們成功延續了過去一年向上攀登的態勢,這是前幾年艱苦整合和轉型的結果,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但是,資本市場顯然并不買賬。凈利潤的增長固然是利好,但整體業務分部上的缺陷,卻讓資本市場感到憂慮。財報發布后,聯想股價立即跳水,15日當天暴跌6%,第二天又跌至8%。
一方面,聯想作為全球做大的PC銷售商,其一季度凈利潤僅有1.62億美元。相比其他類似廠商,如三星在凈利潤連續下滑態勢下依舊有44億美元,而被連續打壓卻依舊堅挺的華為季度利潤則是349億元人民幣(約50億美元),至于同樣“賣電腦和手機”的蘋果,凈利潤更是達到了恐怖的100億美元。
除了利潤體量過小之外,聯想業務結構上的問題也在此次財報中凸顯出來。在PC全球出貨大環境利好的情況下,聯想個人計算機業務獲得充足的增長,同比增長12%至96.31億美元,占集團總收入的75%以上。
不過,相比于PC這一“夕陽產業”,聯想的兩大轉型新業務紛紛顯出頹勢。其中,移動業務收入同比下降9%至15.03億美元。而被楊元慶賦予厚望的數據中心業務,更是大拖后腿,全季度收入13.56億美元,相當于集團總收入的11%,同比下滑17%,凈利潤虧損5200萬美元。
唯一的好消息是,聯想數據中心業務虧損較去年同期的6300萬美元虧損有所減少。不過,買的少,虧得少并不能讓資本市場滿意。
聯想數據中心業務虧損都怪市場低迷?
對于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連續虧損這一情況,楊元慶認為市場低迷所致,在回應媒體的相關提問時,楊元慶表示:“一個是有些云計算公司在前面的季度建設了過多的基礎設施,所以在上個季度減少了購買。另外,由于一些零部件,比如說存儲價格的下降導致了整體平均單價的下降。”
同時,楊元慶并不認為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遇到了困難。相反,“這也能夠很好地證明我們在數據中心業務上先打基礎,后求盈利的發展策略是非常正確的。”楊元慶表示。
對于一季度的數據中心市場,聯想部分財報分析引用調研機構數據稱,一季度中國X86服務器出貨量(臺數)下滑0.7%。但在出貨量下滑的同時,市場規模卻同比增長13.5%。這源于數據中心服務器的性能、存儲能力都在同步增長。以計算力和儲存力來計算,X86服務器乃至數據中心市場一直處于增長態勢。
而在整體趨勢上,科智咨詢的《2018-2019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表明,近年互聯網在社會各行業深入滲透,IDC業務市場始終保持市場規模量級的增長。2018年,中國IDC業務市場總規模達1228億元,虛擬主機,同比增長29.8%。從長遠看,數據中心市場將迎來再一次的爆發,據科智咨詢預測,2020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或許我們也可以引用IDC行業某龍頭企業的季報來進一步觀察這個市場:同樣這個季度,該數據中心服務商新增數據中心簽約面積約21,000平方米,連續保持六個季度高速增長。凈收入同比增長54.5%,利潤同比增長84.5%。
可見,數據中心市場的增長態勢很難為聯想數據中心業務失利背鍋。
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還需努力
2017年4月,楊元慶在誓師大會上介紹聯想的“三波戰略”,其中第二波即是要求將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打造成全新的增長和利潤引擎。如今,數據中心業務在名為收窄虧損,實為下降的階段,聯想需要更多努力才能把數據中心業務打造為新引擎。
聯想數據中心業務來自于2014年收購的IBM system X項目,似乎與當年收購IBM個人計算機業務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兩者發展卻無法相提并論,收購IBM個人計算機業務后聯想迅速成長為全球PC巨頭。而如今,數據中心業務卻依然泥足深陷,不知前路如何。
從聯想方面發出的信息看,聯想數據中心業務在過去幾年中也屢屢嘗試新的轉型,包括超融合、AI、物聯網、5G等,均有涉獵。特別是今年,聯想開始同時在移動和數據中心方面發力5G戰略,并在今年6月成立數據智能業務集團,可謂大招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