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消息,工信部今日發布《十六部門關于印發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指導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深入推進提速降費。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深入推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發展,進一步擴大寬帶接入網業務試點范圍。支持民營企業探索建設工業互聯網。
以下為通知全文:
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
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發展站到了由大變強的歷史起點上。民營企業是制造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但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速明顯放緩。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優化現代產業體系,為建設制造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和持續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堅持問題導向。從民營企業反映強烈、制約民間投資、影響提質增效升級的突出問題出發,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堅持協同推進。與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和企業杠桿率等工作有機結合,加強部門協同,引導企業、社會中介和公眾參與,形成合力。
堅持公平共享。推進產業政策由選擇性向功能性轉變,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使各類市場主體平等有效地獲取政策信息并受益。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一是探索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推動骨干民營企業參與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建立市場化的創新方向選擇機制和鼓勵創新的風險分擔、利益共享機制。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組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攻克轉化一批產業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及大型科研儀器,推動設施和儀器向社會開放。(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
二是分年度遴選實施一批標志性項目,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承擔相關任務,發揮民營骨干企業在重大工程、重點任務研發和產業化中的重要作用,在任務部署方面充分征求并吸收民營企業的意見。以民營企業為重要對象,推動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工作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以民營企業為主體打造創新設計集群,培育一批專業化、開放型的工業設計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
三是進一步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理順創新成果所有權、使用權、收入分配權,提升研發及成果轉化針對性。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建立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建立國家技術成果服務系統等科技成果發布和共享平臺,提供適合民營企業需求的項目技術源和公共技術服務。圍繞重點領域試點示范,建立案例庫、專家庫、知識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
四是推動民營企業參與知識產權聯盟建設,完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落實降低制造業企業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及維權成本的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推動制定團體標準和區域標準,引導民營企業對標貫標。(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國家標準委、全國工商聯)
(二)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加快形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結果的市場化采信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引導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工業控制系統、工業軟件、工業控制芯片、傳感器、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和工業網絡等領域,圍繞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信息物理系統、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等開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業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