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據中心所發揮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其正在從原本重度依賴于硬件和物理服務器的傳統或“孤島”數據中心轉變為現代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并且已經從保持企業業務正常運行的助手演變成為企業業務發展背后的動力。
多年來,數據中心是IT企業組織的神經系統,其占地面積相當大,而且耗費了大量的能源和冷卻資源。它們由連接到SAN附接存儲的服務器組成,需要一支專門的IT人員團隊,并需要花費大量的CAPEX.
盡管數據中心仍然是企業組織的神經系統,但超融合基礎設施架構已然為當前的數據中心打造了全新的面貌。
簡而言之,超融合的基礎設施將計算、存儲、網絡和虛擬化層整合到一個可以規模化擴展縮放的單元中,以構建可滿足企業組織應用程序需求的大量資源池。環境設計為無需定制化的硬件、軟件。而且,硬件可以解耦,從而顯著的降低成本。
今天,企業組織需要一處數據中心,來提升其運營效率。其需要提升自動化,業務敏捷性和響應能力,同時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支持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 如下,我們將為廣大讀者朋友們介紹超融合基礎設施如何滿足上述相關需求的五種方式。
1)簡化IT部署
傳統的IT基礎架構部署是專門設計的。其是由專業人士與應用程序的所有者和管理員共同協商正在部署的工作負載的基礎架構需求。這些可能包括彈性水平和容量能力等。然而,這個過程是相當耗時的,如果其中一個利益相關者對某個組成部分不同意,則往往會導致沖突。在后期部署中,管理員和應用程序所有者可能缺乏對于利用率或性能指標的有用見解。
超融合的基礎架構從簡化的部署和高水平的自動化開始。其旨在通過盡可能少的步驟“開啟運行”,面向一般IT人員或虛擬機管理員。自動化是簡化安裝的關鍵部分,許多供應商通過超融合的基礎架構產品自動執行盡可能多的任務。
2)性能的規模化擴展
運行硬件定義的系統的企業組織通常通過配置以滿足最苛刻的工作負載的需求,這往往會導致過度配置或創建僅僅只適合一小部分額工作負載但卻需要許多管理點的系統孤島。
另一方面,超融合基礎設施可以在非常細微的層面上快速擴展計算和存儲資源。并且,由于其高度虛擬化和橫向擴展的性質,幾乎可以零停機。 IT團隊現在可以比以前更快地采購、部署、管理、升級和擴展計算,存儲和虛擬化的集成堆棧了,從而通過不過度的配置來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即使是最苛刻的數據中心也可以從多管理程序和強大的企業級應用程序中受益。
3)加快產品/服務的上市時間
在當下這個商業機會和市場競爭都呈指數級井噴的時代,能夠在提供產品或服務方面取得成功的企業組織無疑將獲得顯著的市場優勢。企業的IT部門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們要確定如何打破限制業務進一步增長的障礙,并找到新的、更快、更便宜的方式來提供靈活的基礎架構。
為了支持業務對速度和靈活敏捷性的需求,東京主機 日本代理服務器,大多數企業的IT部門僅僅只是通過添加新的服務器,但這一措施為數據中心增加了更多的復雜性。通過結合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和管理,IT團隊可以在幾分鐘,而無需花費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來配置基礎架構,同時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以處理高級別的任務。
4)降低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
IT基礎設施通常依賴于IT部門在初次采購時來預測的未來性能、可用性和容量需求。資源在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被預先采購了,并為IT企業的預算造成了巨大負擔,同時還增加了初始資本支出。而在預測不準確或業務需求突然增加的情況下,directadmin下載 美國虛擬主機,這可能會變成一場惡夢。
超融合基礎架構使IT團隊能夠按需輕松地從小型化開始部署,并輕松的逐步擴展。模塊化構建塊方法允許企業采取小的增量的步驟——在某些情況下是單個節點,而不是類似于傳統的集成系統所需的大量前期投資。
5)單一的管理面板
IT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由不同群體各自單獨管理的硬件管理控制臺。無論是服務器、存儲還是網絡的管理,各自都有其獨特的管理控制臺,以執行從存儲設備和優化器到負載平衡器和管理程序的任務處理。
單一的、集中的,易于使用的管理系統可以在出現問題時幫助企業組織避免各個不同部門互相指責推卸責任的狀況。超融合基礎架構通過提供具有內置監視功能的單一深入診斷工具來解決此問題,主動警告管理員在發生錯誤時更改配置。這使得企業組織不再需要多款管理工具,因為所有操作都是從以虛擬化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執行的。
HCI會是數據中心的新常態嗎?
超融合基礎設施具有消除了與傳統IT相關的剛性、復雜性、費用和延遲的能力使其成為對于大型企業組織而言相當具有吸引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