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推動,國內數據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大批新建的大型甚至超大型數據中心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但是,在數據中心建設如火如荼的背后,“國內數據中心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的觀點也不時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
據了解,其實這種論調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幾年前,甚至更長時間以前,就已經出現了這種說法。那么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根據?又是否可信呢?
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看同一座山的時候,角度不一樣,高度不一樣,那么看到的景色就會不一樣。更何況,數據中心市場是一個極復雜的市場,我們很難從整體上對數據中心市場狀況進行全面的正確的定性。因為,當我們用不同標準,從不同維度對它進行分析的時候會發現,得到的結果就會大相徑庭。
筆者認為,出現這種論調的原因是,片面的看到“某些數據中心在建成之后無人問津,以至于被擱置,最后無奈被荒廢。”就認為是整個市場不景氣,供大于求所致。這種觀點不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出現這種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近年來,數據中心市場大量資本涌入,導致盲目建設,再加上缺少國家統一引導和調控,以至于數據中心市場出現盲目投資導致的結構性矛盾,這種結構性矛盾的直接表現就是:供給和需求不對稱,有的“能吃撐”,有的卻“吃不飽”。
此外,雖然各IDC企業都在宣布興建數據中心,在宣傳中也盡顯自己數據中心規模大,數量多,甚至氣勢恢宏,但是客觀來講,這也并不能詮釋數據中心市場會因大量建設導致供大于求,以至于“數據中心市場飽和”的結論。因為,雖然各個企業都在描繪自己的“雄圖大略”,但是建設總要一步一步來,數據中心建設是分批分階段進行的,實際投入使用中的數量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多。
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銷售情況如何?絕大部分是需求決定的,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
需求側強力推動
網絡環境是IDC產業發展的基礎因素,如今國內網絡普及率已經很高,IDC產業的規模也隨之大幅上漲。
自從2013年8月17日,中國國務院發布了“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以來,我國寬帶網絡開始全面普及并逐漸提速,2016年是“寬帶中國”戰略優化升級階段(2016-2020年)起始點,該階段國內寬帶網絡優化和技術演進升級,寬帶網絡服務質量、應用水平和寬帶產業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
據中國IDC圈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年度報告)引用的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已達117個,光纖到戶的用戶數達到1.8億。
數據來源:飛象網
數據來源:賽迪網
據IDC行業高級分析師王若冰表示,近年來,移動4G無線網絡以及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促使上網終端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人們使用手機上網已經成為了新的網絡消費與生活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拉大寬帶需求。手機網民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網絡購物,網上支付,瀏覽視頻等一系列活動,這也催生了大量移動終端應用的產生。
據IDC圈《年度報告》引用的公開數據統計,自2014年到2016年三年間,莫斯科服務器 新加坡vps,使用移動終端上網的網民增加了1.38億,移動互聯網規模更達到了93.6億G。
2011-2018年中國整體網民及移動網民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2011-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極大拉動了帶寬需求,促使提供移動應用和互聯網內容服務的企業加大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并且這一需求趨勢未來還將繼續增長。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網絡直播,游戲等行業的崛起及爆發式增長,產生了巨大的數據量,用戶對訪問體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據存儲,傳輸,內容分發極大程度上推動數據中心的增長。
數據中心內存儲的實際數據
數據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