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硬盤出貨量迅速下降、固態硬盤(SSD)市場占比上升、新存儲架構慢慢推廣,硬盤存儲行業正在醞釀新變局。
受PC下滑等因素影響,硬盤廠商希捷2015年第四財季機器硬盤出貨量同比淘汰14%,另一家巨頭西部數據機器硬盤出貨量也同比淘汰23%。而與此同時,固態硬盤卻在小我私家條記本事域增長迅速。
固態硬盤是否就是機器硬盤的“終結者”?尚有哪些“黑科技”大概顛覆硬盤存儲行業?《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克日獨家專訪了希捷中國區總裁孫丹。
計較將和存儲疏散
固態硬盤是否將代替機器硬盤,爭論由來已久。
相對付機器硬盤,固態硬盤具有讀寫快速、低能耗和小體積等利益,但也具有存儲容量低、數據不易規復等不敷。三星相關人士曾指出,具有機器硬盤三倍讀寫速度的固態硬盤,在不久的未來大概替代機器硬盤成為新的主流。
“SSD不會替代(機器)硬盤,將來主流的照舊(機器)硬盤。”孫丹在接管記者采訪時明晰暗示。
孫丹認為,將來的數據中心對存儲容量有較高要求,而機器硬盤容量優勢,仍將在冷存儲中獲得遍及應用。不外孫丹也指出,固態硬盤是硬盤存儲成長趨勢,其所占比例將在今朝不敷10%基本上向上晉升。
孫丹在接管記者采訪時指出,硬盤存儲規模一個“確定”的重要厘革趨勢是“計較和存儲疏散”。
“以前,計較和存儲在一個呆板里,都是5年裁減。一旦裁減,存儲和計較就都裁減,然而存儲并不需要5年就裁減。技能和存儲疏散今后,計較這部門5年裁減,而存儲這部門是可以7到8年,甚至10年。”
這種新存儲架構正引領行業呈現厘革。包羅計較和存儲企業在內,業內領先科技公司開始支持新架構,因新架構可輔佐用戶節減本錢,在應用規模也呈現了替代傳統存儲架構趨勢。
從硬盤廠商財報來看,無論希捷、西數,固然機器硬盤出貨量整體下滑,而面向小我私家消費者的移動硬盤出貨量卻呈現增長。固然受到云存儲攻擊,但移動硬盤看起來短期內還不會被“替代”。
“中國此刻的客戶是在南北極分化,一些人將數據放在云盤上,也有客戶從數據安詳性思量不相信云盤,所以移動硬盤照舊有很大市場需求。”孫丹暗示。在她看來,移動硬盤形式也大概呈現變革,不只大概變得更為袖珍,“我惡作劇說,車在將來都大概會是我的一個移動硬盤。”
面對哪些市場挑戰
本年8月份,希捷宣布了2015財年財報。2015財年,希捷營收137億美元,與去年根基持平,凈利潤17.4億美元,增長了11%。固然PC硬盤出貨量在快速下滑,但面向企業的硬盤銷售收入呈現增長,總體上補充了PC硬盤收入損失。
PC業務下滑,,對希捷組成多大挑戰?孫丹對記者的答復是“其實我以為還好”,“我們的整體營業額沒有太大下滑,只要在云存儲上面、在企業上面、在監控上面,甚至在SSD和系統上面可以或許有一個高速成長,補充掉所謂的下滑。”
對付硬盤存儲市場前景,孫丹暗示整體看好,“這幾年PC市場遲鈍下滑,有人會以為硬盤市場會減小,可是此刻一個很熱的詞是‘大數據’,數據在將來照舊呈爆炸式增長。只要數據增長,存儲必然會增長。無論買誰的存儲、處事器,最終都是存在硬盤上面。”
孫丹看到的挑戰是如何維持硬盤廠商不變利潤率。因為,不變利潤率是本就高投入的硬盤存儲行業維持繼承投入的前提,“我們是一個已經整合得不錯的行業,相對可以維持一個不變利潤率。必需擔保這個利潤率,才可以擔保我們每個季度每年約莫10%的研發用度。”
孫丹暗示,數據增長對存儲的要求,將來大概會高于今朝硬盤企業存儲設備產出,因此大概需投建新工場,可能增加出產線。固態硬盤規模也尤其需要高投入,孫丹認為“未來必然會整合”,而固態硬盤研發或企業并購,要求硬盤企業保持強大現金流。
如何保持不變利潤率,孫丹對本報記者暗示,“只要行業不要呈現惡性競爭,我們可以或許不變現有的毛利率,那我們可以把這個市場做得很是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