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發展,IT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云計算市場認知度提升,行業飛速發展,部分廠商已實現盈利。行業競爭進入深水區,定制化服務、混合云成為競爭焦點,頭部廠商優勢穩固,第二梯隊廠商探索差異化競爭道路,預計 2023 年左右迎來業績拐點,值得關注。
阿里巴巴最新披露的 2020 日歷年 Q4 季報首次實現 EBITA 盈利,引起市場高關注度。云計算產業壁壘深厚,馬太效應明顯。當前全球云計算廠商僅亞馬遜云(AWS)、微軟智能云(Azure)、阿里云實現盈利。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金證券的報告《從“3A ”發展看中國云計算產業競爭格局變化》,復盤亞馬遜云、微軟智能云和阿里云的發展,預測云計算行業的未來演變。
(本期內參來源:國金證券;原標題:《從“3A ”發展看中國云計算產業競爭格局變化》;作者:羅露 邵藝開)
一、3A:盈利的云計算巨頭
1、AWS:創始人影響公司文化基因 , 綜合競爭力全球第一
貝索斯的戰略眼光和商業哲學成就云計算開拓者。成立亞馬遜之前,貝索斯從事過計算機系統開發,做過基金交易管理公司的副總裁,多重職業背景的貝索斯對于云計算的前景、企業投資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堅持長期發展和用戶至上的戰略,專注于企業長期自由現金流的增長,不計較短期回報。
過去十年,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從最低時的 3.95 億美元增長到2020 年最高的 310.2 億美元,2013-2015 年股東投資回報率趨近于 0,換來 2018-2020 近 67%以上的高額回報率。充足的現金流為 AWS 前期投入奠定夯實基礎。
▲亞馬遜自由現金流和凈資產收益率
飛輪理論是貝索斯提出的詮釋亞馬遜商業模式和運營理念的底層邏輯,同樣適用 AWS 發展規律。飛輪理論的核心在于以提升用戶體驗為中心,推動公司的持續增長。其中,提升用戶體驗的三大關鍵因素是豐富的選擇、便利的服務、低價格。以低價為例,AWS 在 2011-2020 年間累計降價達87 次,僅 2020 年就降價 12 次,平均每月降價一次,預計未來仍會繼續降價。通過價格下降引導更多客戶使用 AWS 服務,在規模優勢下實現成本降低,從而可提供 IoT 開發者工具等更多增值服務,提升用戶粘性,形成閉環。亞馬遜飛輪和 AWS 飛輪形成協同效應,AWS 已成為亞馬遜最大的利潤來源,2018-2020 最近三年亞馬遜季度營業利潤 AWS 業務占比均在50%以上,最高達到 77%。
▲亞馬遜飛輪
▲ AWS 飛輪
▲AWS 業務年降價次數(次)
▲AWS 、亞馬遜營業利潤及占比提升
個人性格和管理方式塑造企業文化 ,助力 助力 AWS 客戶拓展 客戶拓展 。貝索斯作為一位極致理性和冷靜的企業創始人,相信數據帶來效率。在他的領導下,14條領導力準則成為亞馬遜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從客戶至上到達成業績,助力 AWS 落地并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云計算業務,特別是 IaaS 與 PaaS層,由于服務鏈條較長,除技術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依靠業務團隊的服務能力。
服務鏈從了解客戶需求開始,服務團隊整理業務需求后反饋給技術團隊,確定方案再實施,之后還要長期維護客戶關系。AWS 通過首席工程師虛擬社區,把架構能力和決策權下放到團隊中,并采用客戶驅動的內部審查流程確保小團隊的決策能滿足內部標準。亞馬遜的領導力準則支持這種分布式的管理方法,能更好了解與把握客戶需求與痛點,是 AWS 快速拓展客戶的前提。
▲亞馬遜 14 條領導力準則
產品架構歷程彰顯產業鏈內在邏輯。AWS 的產品架構歷程沿著云計算產業鏈不斷向上游延伸,即從底層的 IaaS,到 PaaS、SaaS,本質上是為增強客戶黏性,通過產品差異化提升定價能力。單純的 IaaS 業務毛利率相對較低,向上延伸的業務模塊通用性越來越弱,同時產品差異化定價能力逐步增強,毛利率也逐步提升。具體經歷三個階段。
▲AWS 產品架構及頭部云廠商入場時間線
階段一:2006-2008 年,開辟公有云,提供基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