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22屆深圳高交會期間,"華為城市智能體峰會2020"作為重磅活動隆重開幕。峰會以"共筑城市智能體,點亮孿生新未來"為主題,相關部委領導、城市管理者、行業專家、合作伙伴1000余人齊聚一堂,共話智慧城市發展趨勢與建設思路,分享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實踐。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在致辭中表示,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系統、全面的技術創新支撐。新基建將全方位助力智慧城市從底層到應用的各層系統,提升治理效率、彌補運營短板,并提出要形成更加緊密的政企協同關系,扎實推進地方數字化轉型。
深圳攜手華為共建鵬城智能體,推出"秒報秒批免證辦"行政審批模式,實現"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卓文在致辭中表示,創新始終是深圳不斷前行的重要引擎,通過依托華為等科技企業,深圳搶抓機遇,不斷創新發展生態,優化營商環境,希望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深化互利共贏。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用"兩個方向,三全能力"分享了對智慧城市的最新見解。強調智慧城市建設重在實干,要在堅持以人為本、以用為本的方向下,做好"三全"能力:一是智慧應用覆蓋更多業務場景,能打造"全"場景智慧;二是多技術融合交互,能實現"全"要素聚合協同;三是智慧城市統籌規劃、持續投入,能提供"全"周期運營管理。
魯勇表示,智慧城市"下一跳"是城市智能體,要把城市與數字技術當成一個整體來謀篇布局,建設"眼、腦、手、脈"齊備的智能協同系統。
數字化、信息化助推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智慧城市未來值得期待。
圍繞數字經濟與城市化這一話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指出,數字化改造,一方面可以有效打破數據壁壘,支撐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通,促進城市高效治理;另一方面通過最新的數字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推動城市群協同、城市化發展進入新階段,助力"雙循環"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認為,城市化和信息化共同促成了智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智慧城市是信息時代的城市進化,是大勢所趨。郭院士表示,城市智能體理念的提出,是行業在智慧城市認識領域的一次升華。郭院士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應統籌設計、系統推進,并給出了路徑建議:科學規劃,基礎先行;面向需求,重點先行;開放探索,示范先行。
城市智能體實踐眾城交響
在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成立慶祝大會上,"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被重點提及,智慧城市建設不斷創新和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生機局面。
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王耀文就深圳智慧城市的生動實踐進行了經驗分享。從全國率先推出政務服務"秒批"、"秒報"改革到AI精準氣象服務,通過聚焦"優政、惠民、興業"建設智慧應用,深圳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的體系,實現數字政府、數字市民、數字經濟三位一體的全場景智慧城市,將全要素協同作為打造鵬城智能體的重要基礎。她表示,鵬城智能體建設需要企業、市民等在內的全體成員"共建、共筑、共創、共享"。
福州市委副書記林飛分享了數字福州建設在推動經濟發展、升級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方面的積極作用;介紹了數字福州建設榕城智能體的思路與理念,表示福州將攜手華為深化合作,打造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城市。
許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文峰介紹到,許昌智慧城市建設圍繞"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定位,與華為深化合作,培育基于黃河鯤鵬的新一級產業集群,構建基礎設施更智能、城市管理更精細、公共服務更便捷、生態環境更宜居、產業發展更優化、體制機制更完善的城市智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