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 即把應用服務的運行和開發環境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
以往的產品有一個弊病就是一個軟件管一個部門,導致跨部門的數據不流通,而平臺化產品目的就是解決這些企業內外的信息孤島問題。而PaaS為軟件開發人員提供了構建應用程序的環境,給企業提供了軟件開發、測試、運維的統一工具。實現簡化開發和操作,標準統一,互聯互通,更好得調配底層資源(IaaS)并支撐上層應用(SaaS)。
近年來,國家對云計算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提升,PaaS產業環境空前利好。同時,在微服務化和中臺化兩大趨勢驅動下,PaaS平臺以及PaaS技術中臺市場迅速升溫,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打通“業務到IT”的最后一公里
隨著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以及互聯網企業的迅猛發展,企業業務都將上到“云端”,PaaS的重要性急速凸顯。
根據計世資訊最新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PaaS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三年我國PaaS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49%的年增長率到2017年的52%再到2018年的57%,每年都有可觀的增速增長。
云計算產業鏈包括IaaS、PaaS和SaaS。SaaS具備“輕量化”的特性,香港服務器,從應用切入企業,用戶無需進行構建和維護,即買即用十分便捷;IaaS具備“重資產”的屬性,有效降低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按需供應滿足企業彈性計算的需求。SaaS和IaaS在互聯網時代快速滲透,帶動云計算整體產業鏈的發展。PaaS處于IaaS和SaaS之間,屬于開發應用環境,具體包括操作系統、開發工具、數據庫管理、商業分析等部分,它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生態基礎。
在云計算發展的初期,云計算滿足企業增量IT需求為主。但隨著云計算的逐步滲透,企業逐步實現全面上云(企業上云可分為:基礎設施上云、平臺系統上云、業務應用上云),但傳統應用架構與云計算的分布式架構是不一樣的,這種異構導致了平臺系統和業務應用上云會遇到很多坎。因此,傳統企業業務系統要想真正實現上云,必須進行全面的架構升級。作為云計算模型中的能力層,云服務器,PaaS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將業務與IT融為一體,完成“業務到IT”的最后一公里,優化軟件開發模式,從而成為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行架構升級的必然選擇。
中國PaaS市場競爭力分析
作為云計算產業鏈壁壘最高的一個環節,PaaS在產業鏈的戰略作用顯著。可謂“得PaaS者得天下”。計世資訊(CCW Research)從產品服務能力和市場及戰略能力兩個維度對市場中主要PaaS產品服務商進行競爭力分析。通過對市場中各廠商進行系統的評估發現浪潮、華為、用友、新華三等廠商憑借出色的產品服務能力和市場以及戰略能力位居市場領導者的位置。
aPaaS是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
在Paas的細分產品中,aPaaS作為PaaS市場中最大的一塊蛋糕,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大型企業由于其龐大的規模和業務的復雜性,更傾向于以aPaaS的方式提供部署實施,因為它可實現將一個應用平臺上的基礎服務能力進行“選購”,封裝成一個SDK包,提供給企業開發自有的APP。
aPaaS的支撐體系能力主要著力于解決SaaS應用的4類需求:
(1)這些通用軟件不是特別符合自己企業的需求;
(2)個性化需求反饋給廠商后,他們很難專為單獨一個企業調整產品;
(3)業務場景在變化,需要不斷采購新的軟件產品,增加了預算;
(4)這些軟件之間的數據無法打通,提高了IT運維成本。
aPaaS具有三大主要特色,能全面滿足行業用戶的需求。
(1)零代碼/低代碼。使用aPaaS的解決方案,非技術人員就能構建業務應用程序。這些aPaaS廠商把開發軟件所需要的權限、界面、數據、交互、流程抽象出來,組成一套簡單好用的配置頁面。即使沒有豐富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代碼能力,在這些aPaaS平臺中,任何人都能創建一個有用的應用程序。
(2)可擴展性。aPaaS工具具備很高的拓展性。假設用戶利用某個平臺開發了一套訂單管理系統,后期發現需要增加新的工具。按照以往的做法,肯定是找到技術人員,或者廠商幫用戶定制某個功能,但是在aPaaS平臺中,用戶只需要找到一個熟練業務的人員,即可在短時間內快速讓該功能上線。另外,aPaaS工具都會提供API接口,可讓技術人員進行更高級的開發,比如跟其他系統進行對接。
(3)云服務。跟本地化軟件相比,aPaaS天生就有云技術的優勢。這意味,用戶可以在多個設備、任何時間訪問數據。
中國aPaaS市場競爭力分析
通過對市場中各廠商進行系統的評估,計世資訊發現浪潮云ERP、用友ERP和SAP等廠商引領aPaaS領域。
中臺成為市場新風向,浪潮云ERP提供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