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廣泛應用已經表明人們是否會接受不再是一個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地采用。為了跟上21世紀的發展步伐,企業需要仔細考慮如何最好地將云計算集成到其系統和供應鏈中。
2018年的全球云計算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創下歷史新高,第四季度支出增長46%,市場價格將近230億美元,云計算基礎設施總支出超過800億美元,高于2017年的550億美元。這是IT外包面臨的一個嚴重挑戰;從只是管理客戶所有需求的大型IT公司轉變為靈活、定制的新模式,其中通常企業采用多個云計算供應商的服務。
量身定制的協議
各種規模的企業都已接受和采用云計算:從中小企業到全球行業巨頭(如微軟,亞馬遜、谷歌)通過采用云計算實現其增長或業務敏捷性愿望。在此范圍內,重要的是要了解并沒有萬能的方法。云計算服務通常有三種模型或層次: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每個層次都提供不同類型的IT服務,因此它們相互堆疊,底層的IaaS提供存儲和服務器基礎設施,PaaS提供平臺級支持,SaaS是位于頂層的應用層。在同一個堆棧上分層意味著IaaS、PaaS、SaaS通常是通過云計算服務協議采購的,這些協議解決了許多相互關聯的問題。
但是,重要的是要注意每個協議的關鍵術語可能在許多方面有所不同。需要了解的一些關鍵因素:
主要目的
每個技術層都應關注不同的問題,因此云計算協議應該突出其相關技術的關鍵目的。對于IaaS,協議應側重于虛擬機的創建、管理、控制;對于PaaS,協議應側重于軟件應用程序的開發和部署;對于SaaS,協議應側重于軟件和應用程序的訪問管理。
服務水平
客戶可能依賴具有不同重要性級別的每一個技術層,因此服務級別要求可能有所不同。由于通常提供關鍵的后端功能,客戶通常需要IaaS提供商提供服務級別承諾,而PaaS提供商通常不將應用程序開發視為關鍵,因此一般不會提供服務級別承諾。有了SaaS,免備案主機,客戶可能會認為服務級別承諾對于確保企業內多個用戶訪問SaaS時的業務連續性至關重要。
在任何服務級別承諾到位的情況下,客戶必須確保準確衡量相關指標,并且相關的信貸都必須適當地激勵云計算提供商實施。如果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沒有或不會提供任何服務級別承諾,客戶可以考慮請求因重復或長期服務失敗而終止服務的權利。
量身定制
由于云計算通常建立在可擴展的解決方案基礎之上,VPS,因此云計算提供商通常會限制定制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服務,最常見的是SaaS,其中軟件通常以相同的方式配置在提供商的整個客戶群中。但是,可能需要為IaaS定制云計算服務的范圍更廣泛,可能需要與客戶系統集成,而PaaS可能需要與客戶系統和其他計算組件集成。在每種情況下,云計算服務協議都必須準確規定所采購的服務范圍,并確定所需的任何定制。
雖然云計算依賴于相同的創新技術來提供服務,但這些服務的簽約方式需要根據特定客戶的要求進行定制。在這個領域,新形式的契約“授權外包”開始進入市場。
共同合作
成功實現云計算合同的關鍵是靈活性,允許擴展或縮小云計算環境,并橫向擴展以獲得新的業務機會。然而,這種對靈活性的需求可能導致與傳統合同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客戶具有節省IT開支的動機,而供應商則有從中獲取最大收益的動機),因為它不一定適合云計算環境的底層設計,以允許客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靈活性移動。
人們開始看到一種替代方法來克服IT供應商和客戶目標之間的差異。這將合同視為一種共同合作,在這種合作中,供應商和客戶設定了共同的業務目標,從中雙方都獲得了真正的利益,并為供應商提供了新的激勵形式——即“授權外包”的概念。最大的挑戰是實現這一目標,要求雙方長期購買,并使采購流程復雜化。
立法的創新
面對如何監管和立法如此快速發展的技術的問題,該行業開始發生轉變。例如,歷史上一個主要問題是該行業缺乏標準化指導。云計算不受特定的“云計算法案”的約束,其服務也不受直接監管。相反,法律和監管格局由一系列不同規則組成,范圍與技術本身一樣廣泛,跨越多個行業和地區。考慮到這一廣度,沒有依賴立法解決方案,而是逐步向行業標準化轉變,允許監管跟上步伐。
監管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