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BAT在這一層布局均非常廣泛,但在其中還是明顯能感受到“偏科”。
正因此,AI才不約而同地,成為了幾乎所有TMT從業者都無法忽略的發展途徑。因為無論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商業效率,還是變革傳統企業(發展產業互聯網),AI幾乎是當前人類社會不二選的最優解決方案——
為什么會有這種局面出現?我們繼續往下一層去看,尋找答案。
機器視覺與機器翻譯,都屬于“劍術”,其見效非常精準,速度也快。機器視覺能夠直接賦能人臉識別、安防等項目,更可以輔助阿里的“無人零售”構想。機器翻譯則可以直接用于騰訊系的社交產品上,更是騰訊在AI教育應用領域的天然搭檔。
不過,百度和華為的“氣宗”路線也并非一定是最優選擇,起碼當下對于百度是比較“吃虧”的。因為其技術大多to B,除了小度音箱和自動駕駛汽車外,普通消費者很難感知到百度的AI價值。華為的普惠AI概念在推廣中也需要更多的轉述和證言。而阿里運用自身的零售渠道優勢,將天貓系列智能硬件的銷量推到全國前列,騰訊所投的VIPKID、優必選等企業都有良好的C端認知和媒體曝光。
而中國企業的優勢則是數據,據IDC估算,全球數據總量預計2020年將達到44ZB,中國的數據量將占全球數據總量的18%。這樣的巨量數據能夠為中國科技巨頭喂食足夠的料,進而提升算法、模型和產品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