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工信部網站披露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灰名單),523家企業上榜,在業界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進入不良名單,無疑將給企業的聲譽和經營帶來影響。根據工信部今年3月份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做好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和失信名單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電信管理機構應定期向社會公示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相關網絡接入服務經營者在提供通信資源、網絡接入或其他業務合作時,應當把不良名單作為重要考量因素。信息通信行業相關企業在招投標活動中,可將不良名單作為考量因素。同時,相關行業組織開展評優表彰活動時,可將未列入不良名單作為必要條件。
簡單理解,進入了“不良名單”,企業的招投標將受到影響,甚至因此而被用戶“拋棄”。
企業信用空前重要
此次523家企業上榜不良名單,為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政府進一步加大電信業務市場監管,企業信用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對于正在快速發展的云服務市場而言,這一信號尤其重要。在過去的數年中, 我國云計算市場的野蠻生長,催生了大量市場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亂象。尤其是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一些不理性競爭行為開始出現,用戶無法甄別那些實力雄厚、信用良好的云服務企業。
今年3月,工信部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做好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和失信名單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組織開展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和失信名單管理工作,明確了電信業務經營者列入不良名單(灰名單)的三種情形和列入失信名單(黑名單)的七種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公布不良名單和失信名單,只是政府監管的“第一步”,針對上榜不良名單和失信名單的企業,云服務器租用,《通知》還制定了非常具體的監管和懲罰機制,除了前面提到的不良名單企業的信用將在招投標中被考量,納入失信名單的企業將面臨更嚴厲的監督和懲罰:對經營者本身及其主要投資者和主要經營管理人員被列入失信名單的,電信管理機構不得批準其新增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申請,依法不批準或從嚴審批其新增從事電信經營活動的資源申請,不得批準其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續期?;A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相關網絡接入服務經營者在提供通信資源、網絡接入或其他業務合作時,應當把失信名單作為重要考量因素。信息通信行業相關企業在招投標活動中,可將失信名單作為重要考量因素。
如何遠離信用“黑名單”?
信用“黑名單”和“灰名單”將給企業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那么,云服務企業如何才能夠保證自己遠離這些名單?
顯然,在充分了解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加強自律是“王道”。
自律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任何一家企業都有自律的意愿。然而,僅僅只是想自律還不夠,還需要真正做到自律,而這就不能忽視一個重要前提——對主管部門的信用監管政策充分了解,按要求做好自律。
此次之所以會有超過500家企業進入不良名單,一方面是《通知》出臺后,企業的重視程度不夠,有的企業抱著僥幸心理;另一方面就是企業對于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沒能按照相關規定履行義務。
忙于市場和經營的云服務企業,如何能夠實時、準確地把握政策動態,充分了解相關條款要求呢?
首先,必須提升重視度,不可掉以輕心。其次,就是善于學習,適當借助第三方行業組織的力量,正確、深入理解政策。
在云計算行業,就有這樣一家特殊的行業組織存在。2017年9月21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組織主流云服務企業發起成立了我國首個以云服務經營自律為使命的第三方組織——云服務經營自律委員會。
制定云服務經營自律規范、引導云服務企業合規經營,探索云服務行業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促進云服務行業健康發展是云服務經營自律委員會的使命。早在今年1月份,面對國家進一步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的趨勢,委員會就正式發布了《云服務經營自律規范》和《云服務企業信用評價辦法》,對云服務服務商開展信用評級,分別是AAA、AA、A、B、C三等五級。此舉不僅幫助用戶以直接、高效的方式甄選云服務商,同時還讓真正具備實力和高信用度的云服務商脫穎而出,促進整個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除了上述舉措,為了讓更多的企業避免觸碰政策“紅線”并了解行業信用管理相關要求,云服務經營自律委員會將在即將于8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2018年可信云大會上”舉辦“云服務企業信用與自律論壇”,對《通知》等新政進行史上最全面、詳細的權威解讀。
最全面、深入的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