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可謂是高歌猛進。在2018年,這項業務的發展又將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一、市場現狀
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云服務市場規模達到516.6億元,預計2017年中國云計算市場份額將接近700億元。
以下為2013年以來云計算市場規模:
2017年11月,權威研究機構IDC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云IaaS市場份額調研結果。數據顯示,阿里云市場份額比2016年底上升7個百分點,市場份額擴大至47.6%,2017年上半年IaaS營收5億美元,領先優勢不斷擴大;騰訊云位居第二,營收約1億美元左右,份額為9.6%;金山云位居第三,營收6839萬美元,份額6.5%;中國電信位居第四,營收6254萬美元,份額6%;Ucloud營收5774萬美元,排名第五,份額5.5%。
在國內,阿里云雖然市場份額一騎當先,但是未來市場隨著競爭者不斷進入和新模式開發,其受到的挑戰也會持續加大。而騰訊云面對激烈的競爭則是在用極端方式進行博弈,這種策略成為市場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回想一年之前,騰訊云的市場份額還在中國電信后面,互聯網公司給傳統運營商帶來的壓力不容忽視。
工信部于2017年4月印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的發展目標,指出要建立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支持軟件企業向云計算加速轉型,加大力度培育云計算骨干企業,建立產業生態體系。在國家政策指引下,云計算行業前景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運營者們也在摩拳擦掌,準備投入到新的市場競爭中。
二、行業標桿
國內云業務佼佼者當屬阿里云,其精細的業務體系和完善的后臺支撐平臺都是行業標桿。
豐富而細致的產品體系
支撐服務精細
阿里云之所以取得領先地位,在于其對產品服務體系的完善、重視人員營銷和運營支撐素質、配備細致的后臺支撐服務。其他運營者在適當參考之余,還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云計算運營設計。
三、市場前景
目前我國在云服務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從我國云服務產業鏈來看,最頂端的云基礎設施IaaS市場已接近飽和,阿里和其他知名云服務商瓜分了近八成的市場份額;中下游的云服務平臺和相關軟件應用領域還處于未飽和狀態,未來將成為云服務供應商爭奪的重要領域。
經過了幾年的準備工作,正如業內人士預測,云計算真刀真槍的時代即將到來。面對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運營商除了自身硬件到位,需要面對的競爭壓力也空前巨大。如何應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和保持競爭力是運營商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現階段云計算結構來看,運營者除了自身硬件支撐要有保障,在能力平臺和服務領域必須加大創新投入。
四、云計算趨勢
1、多業務多領域融合并進。未來云計算涉及的不單單是數據儲存維護領域,還會與眾多社會熱點結合,如物聯網、智慧城市、移動支付、公共醫療衛生等等。運營者眼光如果只是停留在數據本身,將會錯失市場機遇。
2、多云融合,網絡安全日益受到重視。對于云計算使用者而言,未來云不單只是內部使用,甚至還有部分開放給自身客戶的公共云,和合作伙伴共享的私有云,這種多云并用模式對網絡安全的要求也會日益加強。
3、數據分析需求與應用加強。對于云計算企業客戶而言,處理分析自身營業數據、客戶數據、財務數據、人力資源數據為自身運營提升作支撐是重點關注的,這方面可以通過分析軟件嵌入實現。運營者可以與數據分析軟件公司合作,為云配置分析系統,實現業務擴展以滿足客戶分析需求。
4、移動網絡側云計算應用加強。在手機等便攜式設備上云計算要求也會有所增強,需要更好開發移動側云計算業務,讓用戶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5、用戶成本意識加強。隨著企業、政府甚至個人對云計算業務應用依賴逐漸加強,業務分支也會逐步細化,所以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將成為使用者必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