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最重要的是可能是“方向”和“節奏”。方向代表戰略,如果方向錯了,那么跑得越快死得越快;而節奏代表的是競爭中資源投入的時機和力度,時機選擇不好力度使用不當,同一件事,可能會產生極好和極壞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
CDN行業即是如此。短短兩年時間,CDN行業就走出了一條急速上升又快速隕落的、截然相反的路徑。
最近兩年來,隨著圖片社交、移動資訊、高清視頻、直播、短視頻、等諸多細分領域的崛起,CDN的“賣水”行情節節看好,廣大云廠商也在此時蜂擁進入。“計算+存儲+分發”云管端一條龍的概念和服務,使得大大小小的云廠商獲得了融資,估值節節攀升。但可能連參與者都沒有想到,僅僅一年時間,CDN行業的價格戰就來得如此迅猛,大部分云廠商都陷入營收越大賠錢越多的死胡同中。、
本想靠CDN做大營收講故事,但嚴重的虧損,又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越來越多的云廠商,急于融資緩解財務負擔,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樂視。
一年前,CDN還是融資的香餑餑,如今卻驟變為云廠商不堪承受的虧損源頭甚至是引發資金危機的導火索。究竟是應該繼續蒙眼狂奔,還是該忍痛割肉?或許是時候給投資人一個交待了。
曾經的融資利器,如今的創業雷區
最近兩三年來,大量云公司蜂擁而入CDN領域,但自始至終,這個領域,全球只有美國、中國各一家廠商在賺錢。美國的是Akamai,中國的是網宿科技。
新進入CDN領域的云廠商,起初可能是看中了Akamai和網宿的利潤,也確實嘗到了甜頭;但他們進入這一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借用上述標桿案例向資本市場“講故事”。即使是面對嚴峻的行情,他們也會義無反顧。
然而,可能沒有人能想到CDN行業在一年之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大大小小的云廠商,都難逃此劫:
兩個月前,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年第一財季報告,財報數據顯示,阿里云在第一財季虧損5.32億元,比上一季度增加虧損0.27億元,也比去年同期多虧損了0.93億元,不僅不見止損的趨勢,而且虧損還有點越來越大。此前有投資機構調研稱,阿里云的CDN占比在30%左右。不難看出,CDN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阿里云的虧損。
云巨頭尚且如此,中小云廠商自然更加難熬。迅雷的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運營虧損1130萬美元,一季度虧損1020萬美元,上半年累計虧損過億。財報顯示,包括云計算業務在內,公司持續投資的一系列新技術和服務仍在虧損。
金山云似乎日子更不好過,金山云的公告顯示,香港站群服務器 美國服務器,2015年、2016年與2017年上半年期間,不包括非經常性項目,公司除稅前凈虧損分別為2.38億元、4.75億元與3.98億元,虧損放大的趨勢非常明顯……
即使是曾被云廠商拿來融資講故事的范本——網宿科技,在價格戰的重壓下,今年以來,其股票持續下跌。10月13日,該公司發布前三季報預告稱,凈利潤同比下降33%-43%,其股價再次收于跌停。
越來越多的數據正在將CDN行業的真實狀態曝光:價格戰毫無底線,全行業虧損加劇,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為創業不能碰的“雷區”。
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云大佬公開表態,CDN行業的市場競爭,已十分變態,完全沒法玩下去了。在巨頭的打擊下,小廠商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曾經的融資利器,如今正在變成創業生存的雷區。
全行業融資寒冬正全面席卷而來
有利可圖——玩家進場——競爭加劇——價格大戰——運營虧損——虧損變大——亟需融資……很顯然,CDN行業的眾多廠商,九江服務器 東莞服務器,也在走這么一條道路。
可惜的是,上半年還風風火火的融資態勢,到了下半年,驟然變冷了起來。
今年上半年,大筆融資事件多達十余起,對外公布的融資總額超過50億元,但到了下半年,不論是融資的廠商數量、金額量都出現了斷崖的趨勢。
盡管不久前金山云一個月內宣布完成兩次D輪融資,總融資額高達3億美元。但巨額融資背后,卻是金山云在云計算領域巨大的價格戰壓力下,為了還債而不得已為之的窘迫處境。
根據金山云在9月和10月的公告,金山云的此次融資,一部分主要用于資本開支及一般營運資本,比如公告就提出向北京銀行中關村支行償還最多人民幣4億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