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大學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固體廢物協會的報告, 在 2016 年,全球電子垃圾產生量約為 4470 萬噸,相當于每名居民 6.1 公斤。 報告預計 2021 年,電子垃圾總量將增長至 5220 萬噸,站群服務器,年增長率為 3% - 4%。
4470 萬噸電子垃圾的重量,幾乎相當于 4500 座埃菲爾鐵塔。
報告還提到,“云計算可以實現所有服務從同一個設備訪問,亞洲服務器,也就是說云化可以減少一部分設備。 但更多的云計算也意味著更多的數據中心和更多的電子垃圾。 ”
自 2015 年開始,云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預計今明兩年數據中心設備市場的平均年化增長率約為 16%。
但同時,云服務器的使用壽命通常只有三年左右,這意味著最早的一批設備已經超過了使用期限。
這些垃圾去哪了?
目前電子垃圾的主要處理方式有三種,即填埋、焚燒、化學處理。
填埋是將電子垃圾傾倒進填埋場進行掩埋,但電子垃圾中的重金屬可能滲入土壤、河流和地下水,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當地居民以及生物的健康。
圖 | Sims 回收廠(來源: Sims)
焚燒是指在高溫條件下用火焚燒電子垃圾,取出塑料和其他有機富集金屬,但焚燒過程會釋放出劇毒的二惡英、呋喃、多氯聯苯類等有害致癌氣體。
化學處理是將電子垃圾投入到酸性或堿性的液體中,浸出液再經過萃取、沉淀、置換、離子交換、過濾以及蒸餾等一系列的過程,最終得到高品位的金屬。
但是,在化學處理的過程中要使用強酸和劇毒的氟化物等,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并排放有毒氣體,對環境產生的危害也比較大。
圖 | 電子垃圾的危險(來源: ERI)
當然,為了在處理電子垃圾的同時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科學家們也在探索新的方案。
美國萊斯大學和印度科學院提出了一種創新、環保的方案—— 將電子垃圾粉碎成納米粉塵 。 這項技術主要創新點是: 低溫條件下,將這些粒子粉碎得足夠小,以區分出不同的成分,這一過程比起之前電子垃圾的處理方法要相對簡單,且環保。
但這一處理法并沒有被廣泛使用。
回收云是門大生意
數據中心設備包含處理器和風扇等部件,這些部件可以被剝離出來在市場上重新銷售。 除此以外,設備還有鋁、銅和鋼鐵等金屬。 美國專家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如今越來越依賴消費而非出口實現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金屬就顯得更有價值。
由此,全球價值 3000 億美元的廢舊金屬市場的目光開始從報廢汽車和復印機轉向這個新領域:云回收 。
西姆斯金屬管理公司(Sims Metal Management Ltd.,以下簡稱“Sims”)和國際電子回收公司(Electronic Recycler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簡稱“ERI”)盯上了“云回收”這門大生意。
這兩家公司分別參與了處理美國云計算設備的嘗試,認為在未來云回收會有廣闊的市場。 因為日益緊張的貿易壁壘和大宗商品的價格疲軟已經讓他們的營收陷入困局。
根據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數據顯示,這三家公司 2018 年的“超大型網絡”支出占到了總支出的很大比例,年度資本支出總額超過 600 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 50%。 這一部分都是用來升級和擴展數據中心。
谷歌把這些數據中心稱為“一個充滿了服務器、驅動器、路由器和其他組件的小城市”,現在谷歌正在越來越多地尋求回收和轉租組件,以便讓它們遠離垃圾填埋池; 微軟也正在致力于云基礎設施組建的回收、翻新和轉售,讓整個過程更加可持續、綠色和安全。
Sims 的首席執行官 Alistair Field 押注, 回收像集裝箱這樣巨大的數據中心的“大生意”將在 12 - 18 個月逐漸顯露,并在數年內釋放紅利。 他預計,從下一個十年的中期開始,每年大約會有 200 萬噸廢棄設備可以被拆解和回收。
ERI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 John Shegerian 同樣認為電子垃圾數量會上升。 在位于印第安納州和馬薩諸塞州的ERI回收中心,現在仍是工人在進行分類工作,John 希望能將其智能化,目前正在尋求合作伙伴。
硅谷的“垃圾分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