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者人群結構與消費模式正在轉變,客戶忠誠度有所降低,可供選擇的商品、購物模式越來越多,加之經濟環境的波動,造成原材料成本增長等諸多因素,零售業正面臨著業務層面、信息化層面和數字化層面的多重挑戰。
華潤創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創業”)旗下各個業務單元有著強烈的業務升級的內生需求,需要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業務支撐形式,結合物聯網技術與豐富的場景,最終實現品牌與最終消費者的直連,挖掘數據價值構建“新型競爭力”。因此,構建一個彈性、可伸縮、自服務的云計算平臺,香港服務器租用,服務于華潤創業及旗下各業務單元,通過云平臺的高可擴展性以及高效的資源分配及管理能力,為華潤創業提供敏捷、高性能的IT服務保障,助力各業務板塊面向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業務升級,就成了重中之重。
華潤創業的混合云實踐之路
對比多家方案之后,華潤創業選擇了青云QingCloud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在私有云層面,采用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基于標準的x86服務器構建了“華創聯和云“,能力覆蓋完整的IaaS層組件、數據服務為主的PaaS層組件,以及構建統一的應用管理中心,充分釋放基礎架構資源效能,提升效率。
在公有云層面,華潤創業將互聯網相關的業務放在了青云QingCloud公有云上,借助青云QingCloud公有云的成熟運營經驗,華潤創業制定了完整的管理與服務細則,建立了標準化、可度量的自服務模式。
華潤創業混合云的建成,提升了原有資源交付效率,資源從申請到交付耗時降低了70% 以上,平臺服務可用性達99.95% 以上。通過資源池共享,促進資源使用率提升了50% 以上,集團整體計算資源投資節約達百萬以上。
混合云時代已來
當前,很多企業用戶都有著與華潤創業相似的需求:幫助用戶接管跨云、跨地域的IT基礎設施,將其花在底層架構上的精力解放出來,甚至可以反復嘗試業務在公有云與私有云之間的組合模式,而不用關心底層實現細節,從而提高生產力,降低業務的試錯成本。同時,用戶的使用體驗與管理機制是一致的,用戶可以在不改變操作習慣的情況下,在不同平臺間自由切換。這也正是混合云的精髓:不是不同 IT 形態、不同技術類型、不同架構之間的簡單拼接與堆砌。可落地并帶來業務價值的混合云解決方案,需要經過系統化的架構設計,并經過工程化的交付實踐驗證。整個混合云系統內部各組件之間是有機結合的,無論體系架構多么復雜,用戶的使用體驗與管理機制應該是統一的。從內看兼容并蓄,百花齊放;從外看則整齊劃一,“混“然天成。
的確,企業出于對安全、成本的考慮,越來越傾向于采用混合云架構,而容器的發展使混合云的落地更加簡單,隨著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興起,混合云的需求越來越大。IDC預測,未來混合云將占據整個云市場份額的67%。Gartner預測,到2020年,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90%的組織將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礎設施。MarketsandMarkets預測,到2021年,混合云的支出將年均增長22.5%,達到近920億美元。
混合云應該有的樣子
如何做到兼容并蓄,百花齊放,整齊劃一,“混“然天成?這就要求混合云應該在三個方面追求高度的一體化:
首先是“一體化“的架構。混合云的目標不是連接不同平臺,而是提供更優的業務支撐能力,充分滿足復雜多元的業務需求。本質上,混合云是一朵云以不同形態共存,并以一致的架構確保業務支撐能力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第二是“一致性”的用戶體驗。以服務形態交付資源是云計算的核心屬性之一,而服務體驗則是衡量一朵云品質的關鍵。因此,不能因為技術架構的負載,而割裂用戶體驗。“一致” 的使用體驗將幫助用戶實現更低的學習和使用成本。
第三是“統一”的運維管理。運維與管理是另一種視角的用戶體驗,割裂的運維不僅降低了整體效率,長期看也不符合一體化架構的要求。“統一”的運維管理將實現跨平臺統一資源調度、監控、管理與部署,從而構建全局視角,更有效的支持業務需求。
青云QingCloud 混合云,依托 QingCloud 全棧 ICT 服務能力,以統一的技術架構體系貫通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等多種云交付形態,提供具備一致使用體驗并可統一運維管理的一體化混合云架構,為用戶構建混合云戰略提供體系化、工程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持,有力支持業務彈性伸縮、業務高可用、云災備、以及數據安全合規等場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