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10%
對基礎云服務商而言,走過前期的IaaS時代的劍拔弩張、激烈競爭,云服務商已邁入,與平臺上層SaaS應用伙伴結合的生態時代。隨著數字化經濟到來,基礎云服務商上層行業應用逐步豐富,各種跨企業、跨業務甚至跨平臺的數據流通正日益頻繁。
A
未來多云服務正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而再次觸驚企業神經的或是最近頻發的云危機:盡管多家云服務商承諾99.99%的安全可靠性,單單2018年國內外基礎云服務商出現多次事故,被各渠道披露的就達七八起,而這些還僅是被暴露出來的,未被披露的或許更多;2019年年初,又有幾起公有云服務商出現事故。
60%
伴隨國內云服務市場日益成熟,基礎云服務市場格局漸定,在UCloud、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國內云服務商間的多云部署,正成為上云企業的下一個必然選擇。
業務3
30%
B
比如伴隨智慧城市及區域城市群一體化建設,將是多地區多行業,跨業務、跨平臺的多維度、多層次大數據融合,一家云服務商的生態不可能覆蓋所有業務,為增加數據流通效率、提升良好體驗,這時就需要不同云服務商間不同生態下的多云服務——多云部署正成為推動數據大融合,有效提升企業良好服務體驗的有效解決方案。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差異?跟企業自身業務發展及產業環境變化,都有很大關系。初期發展的企業,業務重點都在業務的上線及快速擴展,不會有太多精力應對多家云平臺同時上線;而當企業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開始由原先的追求市場拓展速度到追求業務數據穩定,美國服務器租用,以及用戶的良好體驗。這需要企業的多云部署。
企業流量分發模式多云部署
二、云服務發展趨勢:數據大融合的推動
其實,伴隨我國云計算不斷成熟,云計算服務也逐步標準化,一些主流云服務商開始從爭奪用戶向更良好服務方向努力,比如在多云部署上的推進。早在幾年前,國內領先的中立云計算服務商UCloud優刻得就已向中小企業科普多云部署概念,并同步提供多云服務方案。至今UCloud憑借中立、安全、可信賴已為10萬+用戶提供服務,很多企業在選擇其他云服務商的同時,依然選擇UCloud作為多云部署。
70%
30%
業務1
20%
在企業市場拓展初期,業務上線前,首先面臨一個問題:云服務選擇哪家?A還是B?該企業最終的抉擇,很可能是助力自己快速發展,且性價比最高的一家。
當企業上云再面對云服務商選擇,不應是簡單“A or B”式的單項選擇,而應該是“A and B,亦或者“A and B and C”。
實際上,在企業云計算概念普及較早的歐美,多云服務已成為常態。國外企業就比較常見多云組合模式,依據網絡調研公司Kentik針對上云企業的專業調查,33%的受訪者表示至少用了一家公有云(含傳統基礎設施),40%的受訪者表示至少使用了兩種云。
業務2
一、危機分散法則:業務安全的重要性
當企業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發展,業務趨穩定性運營,再回到開篇的問題:云服務商選A還是B?該企業應該選擇A and B。
多次云服務商的事故,更加讓企業知悉,業務部署單一云服務商,一旦出現問題,所造成的損失及影響往往更大。由此,企業也將遵循“不能將雞蛋放同一個籃子”法則,選擇多云服務。如企業可將業務參照橫向流量分發模式,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將外部流量按照一定分配,分別放在云服務商A、云服務商B,甚至云服務商C,當一家云服務出現問題,通過云服務自動擴充,快速將發生事故云服務商的流量轉移到其他家云服務上面,有效避免因某一家云服務商出現事故而影響企業自身業務。
30%
1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