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本日都得來,我等著你們。”康利給《驢得水》的導演和開心麻花團隊下了最后通牒。
在媒體提前看片會后,貓眼影業總司理康利組了一次飯局。天色已晚,商場都關門了,他在萬達廣場旁邊的一個日本摒擋店等著繁忙的影戲人連續落座,或許夜里1點,人湊齊了。
“《驢得水》需要改檔。”康利的一句話讓在座的不少人放下了筷子。影戲《驢得水》本打算在10月20日上映,包羅導演、演員、宣傳在內的一眾人等忙得不行開交。他們瞪著眼睛,眼神里布滿了疑問。
康利拿出了一系列數據,這些基于消費者行為的大數據告訴了一個事實,假如在誰人檔期上的話,首日票房必定達不到往期的底線要求。“我們要加路演,加看片,加物料,可是加這些對象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要往后延。”康利匯報騰訊科技,顛末一番爭執,各人照舊被數聽說服。開心麻花CEO劉洪濤(微博)在隨后10月11日傳媒大學提前點映場里公布改檔動靜。
這是康利的勝利,也是互聯網數據的勝利。
在方才已往的2016年,過了猛漲期的中國影戲票房仍有3.73%的小幅增長,達457億元。如同入侵其他財富一樣,互聯網也在影戲業大展拳腳。博納影業總裁于冬的一句“影戲公司都將為BAT打工”曾深深觸動傳統影戲人敏感的神經。但最近于冬也提出了互聯網勢力的新趨勢:互聯網公司顛末兩年多的沖刷,勢頭已經削弱。它們更想滲透到影戲財富中去,而不是僅僅拿到所謂的大數據和流量。
IP之爭:誓死保衛主動權
一切的源頭都是這兩個字母:IP。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常識產權)這個術語,昌盛于2014年,在互聯網公司及成本強勢進入影視行業的配景下,在2015年成為熱詞。有人統計過,在2015年的上海電視影戲節上,IP一詞在高朋演講中呈現的頻率高出了三百次。而這幾年,IP已經從最初的網絡小說,逐漸成長到一個形象、一小我私家物、一句風行語,以致一首歌。
清華大學《2016中國IP財富陳訴》顯示,2016年中國影視市場已有近兩百個海內IP項目列入開拓打算,個中一些影視公司所發布的片單,甚至100%都是IP項目,而在榜單中網絡小說為61部,占比61%,傳統小說為29部,占比29%。而在搶占IP的戰爭中,互聯網公司有著絕對的優勢。
百度整合旗下“縱橫中文網”、“91熊貓看書”、“百度書城”等子品牌創立百度文學;阿里巴巴則整合了淘寶閱讀、UC書城、書旗小說等渠道本領,創立阿里文學;而跟著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的整合,騰訊在網絡文學市場泛起出閱文團體一家獨大的排場。今朝,閱文旗下擁有約400萬名作者,擁有約1000萬部作品。這都是其影業公司得到IP的最直接渠道。
而互聯網公司手中的游戲IP更是不行多得的資源。全球3.36億美元票房的《波斯王子:時之刃》、2.96億美元票房的《生化危機4:戰神再生》、2.75億美元票房的《古墓麗影》都是游戲改編影戲。從2016年《魔獸》影戲的大賣就能看出游戲IP的氣力。
《魔獸》影戲觀影現場座無虛席
騰訊影業參加到《魔獸》的出品中,之后大概還會把《英雄同盟》影視化;網易影業則是公布將把手游《陰陽師》改編成同名影戲;藍港互動、完美世界、游族網絡、巨人網絡等游戲公司也紛紛創立影業公司。他們在影游聯動方面的計謀出奇一致:基于游戲規模的沉淀,完成自有IP的泛娛樂轉化。
對比之下,既沒有網絡文學上游也沒有游戲機關的樂視影業就越發顯得有些被動。固然《小時代》系列讓樂視影業一下子躋身互聯網影業第一梯隊,而且讓人發生一種錯覺:“小時代=樂視影業”,但樂視影業實際上只是《小時代》的刊行方,在巨大的影戲家產里,樂視影業的話語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樂視影業竟然在《小時代》這樣的招牌項目上呈現過欠款環境。2016年11月,樂視陷入資金壓力的泥沼,《小時代》出品方和力辰光的財報袒露了樂視的問題。從2014年起,樂視就是和力辰光最大的客戶。和力辰光2015年的應收賬款中,前兩大客戶是樂視網和樂視影業,賬面金額別離為4514.00萬元和3039.56萬元,合計7553.56萬元,占應收款余額的比例為54.5%。而和力辰光2016年的半年報應收賬金錢目中已不見樂視網的身影,而是變為西藏樂視網信息技能有限公司和樂視影業共計近9000萬的應收賬款,占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到達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