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國防科技工業局等十部委共同印發了《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體系化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吨笇б庖姟返某雠_意味著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建設全面提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進一步向深處推進。
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眾所周知,工業互聯網由網絡、平臺、安全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我國是制造大國,不僅制造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directadmin授權,而且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全球工業第一大國地位。與此同時,我國還是互聯網大國,美國服務器,我國已建成大容量、高速率、高可靠的信息通信網絡,擁有全球最大、世界領先的光纖通信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
當我國的制造業與互聯網“強強聯合”,業界已經達成共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互聯網”概念便順勢而出。不過,由于前者多數涉及線下實體經濟,后者多為線上信息消費,各自原本的安全體系截然不同,這也就引發了業界對于新興“工業互聯網”領域安全隱患的擔憂:究竟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建設該從何處下手?
為何會出現如此安全局面呢?事實上,在工業制造體系,安全多數強調功能安全和物理安全,比如說工業設備的可靠性、連續性、安全生產等。而互聯網安全則不同,其更突出表現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防范勒索病毒與木馬等方面。由此可見,二者在產生“化學反應”之前,是基本相互隔離的。
而隨著“工業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如何確保工廠內外網絡設備的安全、如何避免工業智能設備與控制系統免受外部與內部攻擊、如何保障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其應用的可靠運行、如何降低工業數據被泄露甚至篡改的風險等,這些都對新興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提出了嚴峻的安全考驗。因此,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制度標準先行落實責任主體
從本次《指導意見》的基本原則來看,工業互聯網應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按照誰運營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統籌指導,協同推進。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結合各地實際,突出重點,分步協同推進,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安全工作落實到位??偠灾闶牵褐贫葮藴氏刃?,落實責任主體。
首先看制度標準先行。當下,5G網絡建設如火如荼,IPv6部署全面推進,在與工業實體經濟結合的過程當中,除了各相關企業之間的配合,還需要跨行業之間的融合。在安全防護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制度標準,則很難在成千上萬各方相關接口處進行安全評估,也就無法高效、統一、系統地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
再來看落實責任主體。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領域尚處于發展初期,各類平臺參差不齊,各類應用良莠不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之多數參與企業對自身安全狀況缺乏了解,在安全方面無法有效進行投入,更沒有根據自身情況采取相關防護措施,所以建立責任主體落實和問責機制,在當前發展階段勢在必行。
不過,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建設已全面提速,《指導意見》的總體目標是在2020年底,初步建立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建設已經朝著法制化、制度化、專業化的歷史新階段穩步推進,一個全新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正在向我們迎面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