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內里,6個城市轉頭再借,上岸的不多。”
就讀于湖南某高校的大學生季剛(假名)方才結業,回首本身的經驗,他如此形容當下正火的校園網貸,擔憂本身的老路會被其他大學生不絕反復。
已往3年來,季剛先后在17個校園網貸平臺借錢20余萬。今夏結業時,他的債期已延續到2018年11月。
“校園網貸”,這個近幾年頗為活潑的詞語,本年以來卻常與“跳樓”、“援交”等負面事件相連。本年4月,教誨部和中國銀監會配合宣布《關于增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御和教誨引導事情的通知》,“校園網貸”這個觀念才首次呈此刻官方文件中,其間卻加了“不良”二字。
作為網絡貸款平臺中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非凡分支,校園網貸往往無需抵押,只要借錢人提供高校學生身份信息,通過小我私家資料審核,就能申請到貸款。
“無前期,無抵押,各類口子擼錢。”跟著網貸在校園中各處著花,大批“中介”應運而生,季剛用這句話描寫網絡上活潑的這批專為大學生代勞校園網貸申請的中介。
3年前,季剛并不知道校園網貸為何物,自從“中介”幫他借到第一筆貸款,并收取2000元手續費之后,他開始陷入拆東補西、以貸還貸的漩渦,最后,本身也成為一名校園網貸“中介”。
洶涌新聞觀測發明,這些“中介”大多至今仍處于禁錮的灰色地帶。
微博上某校園網貸中介的宣傳。
亂象一:中介解說生謊話應對電話審核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學生貸款”,能獲得此類賬號1300余個,其博文內容多是代勞種種校園貸款的告白,告白詞布滿誘惑:“想幫女伴侶清空購物車快來找我”、“幾十個貸款平臺,本科最高5萬,專科最高3萬,不下款不收費”……
洶涌新聞調查到,此類微博排名前三的賬號,粉絲數都在50萬以上。博主們的簽名中,否乏自稱“全國大學生專業貸款首創人”、“微博貸款首創人”。
微博粉絲量排名第一的博主鵬哥(假名),也是本年剛結業的大學生,自稱從事校園貸中介已有3年,在校“創業”創立了本身的中介事情室。他曾在伴侶圈稱:“大學里靠本身空手賺到7位數。”
多名圈內人士先容,校園網貸中介事情室內“工種”亦有細分,包羅“操縱員”、“署理”、“學徒”。“操縱員”認真平臺系統操縱,按單牢靠提成;“署理”從線上、線下各類渠道拉客戶,從中介手續費中抽成;“學徒”想學“技能”,但拜師用度往往在數千元。
季剛先容,一般校園網貸的申請多要顛末此類流程:上傳小我私家書息注冊并填寫申請、錄制視頻作為電子條約、電話審核、放款。
事實上,對大部門網貸平臺而言,小我私家可直接在網頁或客戶端治理。但中介們往往宣稱其代勞的“樂成率高、下款快”,若小我私家申請失敗,便無法挽回。
中介小威(假名)匯報洶涌新聞:“許多平臺都是有內部通道的,事情室會和內部審核員相助,優先審核”。
對付這種說法,季剛不覺得然:“中介就是承上啟下,沒什么出格。缺錢的人很急又不知道怎么弄,還不必然搞得好,他們的心態是,花個10%的手續費能拿到錢就行。”
洶涌新聞獲取到一組中介的內部資料,個中一份名為“大學生貸款資料通用版”的文檔,將90余個貸款平臺的相關信息匯總成表,儼然一份“通關攻略”。列出的項目包羅學歷要求、可申請額度、利率、審核資料等等。另外,“結業班可否貸款”、“審核是否會給家里打電話”等細節也清晰注釋。
該資料中尚有針對差異平臺的“風控”環境,包羅各省市可治理貸款的院校名單、借錢人戶籍地址地限制等。
對付申請的最后一關——電話審核,該資料亦有范本:“問乞貸干什么,就說創業,開網店”;“不會說還不會編嗎?乞貸還債、打游戲、玩股票,會借你嗎?”
這組資料里還出格強調:“假如問你有沒有中間人收費,必然說沒有,切記!不然過不了。”
在QQ咨詢進程中,中介稱本身治理校園網貸“有完整的套路,是賺錢的利器,只教給徒弟”。
亂象二:奮發中介費、手續費形同吸血
還款過時照片被曝光、欠款60萬跳樓、貸滾貸被迫“援交”,近期曝光的校園貸惡性事件中,往往都離不開三個要害詞:過時、催收、罰息。
季剛稱,還不起貸款的學生,在重壓之下,有的走上“以貸還貸”路子,他本身就是典范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