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內外多數的大數據產品不同,擬態大數據平臺打破了立足于通用計算資源與開源架構的堆疊技術路線,引入我國科學家原創的網信領域擬態計算和擬態防御理論,從根本上突破體系架構單一性束縛,主動重構不同環境下的資源調度,提高數據處理與存儲效率;適應當前“有毒帶菌”的網絡空間生態,以一體化魯棒構造產生的內生安全機制,免備案主機,推動該平臺形成“自身免疫力”,完成系統整體的升級換代。
據悉,該平臺建設任務由上海紅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紅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承擔。平臺的建設目標是研制面向大數據處理場景、軟硬件深度耦合、節能高效和安全可靠的大數據標準化裝備,域名注冊,為滿足我國大數據基礎設施服務個性化和一體化需求,提供簡潔高效的解決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在現場談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步入信息時代以來,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為加快推動我國實施大數據戰略和建設數字中國,必須探索建立自主可控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實現數據獲取、存儲、分析、運用等環節的安全高效,引領核心創新能力的發展。
11月14日,從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的“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高峰論壇暨2018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發布會”上獲悉,歷經我國科研人員十余年攻關研制的通用擬態大數據平臺,首次入選工信部確定的年度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
“江海杯”大數據融合創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