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市審計局創新運用“制度+科技”的辦法,構建審計監督“一張網”,把大數據作為生產資料,堅持以科技強審為引領,持續推進大數據全覆蓋審計向縱深發展。
天津聯網實時審計工作的開展,為實現審計全覆蓋提供有效途徑。截至目前,該局已匯集了市級173家一級單位、近5000家二、三級單位的財務數據和29個業務系統數據,以及16個區級財政業務系統和2000余家部門預算單位財務數據。全員樹立大數據思維理念,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從“審前”、“審中”、“審后”三個環節,深化大數據應用。一是充分利用聯網數據分析成果。采取“五推”的方式,將與被審計單位有關的財務賬套等數據信息推送審計組,使審計實施方案更有針對性,帶著問題線索審計。此項工作已持續開展3年,為68個現場審計組推送相關數據,取得了較好效果。例如:在對某單位信托咨詢費收入時,審計組利用審前推送的相關財務信息,發現咨詢費收入入賬不及時,存在人為調節利潤問題。在對某單位預算執行審計時,審計組利用推送的銀行賬戶信息,發現被審計單位已審批備案的銀行存款賬戶,未在該單位系統財務核算,用于核算下屬企業上繳利潤問題。二是實現審計現場與遠程互動。審計人員結合現場審計需求,填寫需要第三方數據比對印證的查詢單,由數據管理部門將查詢結果及時推送審計組,使審計實施更加精準有效。例如:在拆遷審計中,審計組將以“大病補助”等名義額外領取拆遷補帖的人員信息提交查詢申請,數據管理部門進行跨部門比對印證,發現偽造證件騙取拆遷補助的行為。三是持續強化整改追蹤。審后利用持續獲取的聯網單位數據,域名購買 directadmin購買,對下達的審計決定、審計報告、審計整改通知中的問題進行整改追蹤。例如:對立項審計和日常動態監控發現的行政單位房租未上繳財政的問題,利用持續采集的非稅收入系統和財務核算信息,跟蹤房租收入上繳財政記錄,督促被審計單位切實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