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身份盜竊可謂是網絡罪犯分子的金礦——2016年此類犯罪案件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由身份欺詐和盜用造成的損失高達160億美元。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由于過去幾年信息泄露事件頻發(如2016年下半年的雅虎事件,以及近期的Equifax數據泄漏事件),未來身份盜竊的案件將日益增多。雖然說身份盜竊本身也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其真正的有形破壞通常是在攻擊者將這些被盜信息用于惡意目的之后才會彰顯。
身份盜竊可能會對用戶造成毀滅性的后果,特別是當攻擊者開始瞄準他們生活中的重要方面時——如保險、銀行、信用卡等。許多用戶實際上并不知道他們自身已經受到了威脅,并且在遇到身份盜用或欺詐時通常會感到十分驚訝。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這些被盜的信息到底流向了哪里?他們是在地下市場銷售嗎?會不會與其他被盜信息捆綁在一起出售給合法的公司(像是大數據分析以及廣告營銷等)?還是被用于支付欺詐?在我們深入探討這些被盜信息和數據的最終去向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信息究竟是如何被竊的吧。
一、信息是如何被盜的呢?
雖然高調的新聞報道會讓我們誤以為黑客才是信息泄漏的主要的原因,但是,根據我們之前做過的一項題為《解密數據泄露的原因》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從2005年-2015年期間,設備丟失或被盜實際上才是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為41%)。排名第2的原因就是黑客或惡意軟件(所占比例為25%);然后是無意的披露(17.38%)、內部泄密(12.01%)、支付欺詐(1.43%)以及其他未知原因等。
通常情況下,根據被盜信息類型的不同,其最終流向也會所有區別。以下是數據被盜后發生的一些具體示例:
【被盜信息可能出現運用場景】
1. 個人身份信息
個人身份信息(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以下簡稱PII)是指可用于識別、定位或關聯特定個體的數據。PII具體包括姓名、出生日期、住址、社會保障號碼、電話號碼以及其他所有用于區分或識別個人身份的數據。
PII是最可能被盜的數據類型,網絡犯罪份子在如何利用PII方面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攻擊者經??梢灾苯訉κ芎φ哌M行惡意攻擊,通過使用受害人名下的貸款或信用卡信息提供欺詐性所得稅申報,并以受害人的名義申請貸款等。另一方面,當這些PII被銷售給市場營銷公司或專門從事垃圾郵件活動的公司后,受害者也會由此受到間接影響,飽受垃圾/廣告郵件和騷擾電話的困擾。
2. 財務信息
財務信息是個人財務活動中使用的相關數據。其中包括銀行信息、賬單賬戶、保險信息以及其他可用于訪問賬戶或處理金融交易的數據。
當這些信息被竊時,可能會極大地威脅用戶的財產安全。網絡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盜取的財務信息進行簡單的惡意攻擊活動,例如支付賬單、進行欺詐性線上交易,以及轉移受害人的銀行資產等。更多的專業網絡犯罪份子和組織甚至可能會制造假信用卡供自己使用。
3. 醫療信息
醫療信息是指用于個人醫療服務相關的數據。其中包括醫療記錄、醫療保險以及其他相關的信息。
醫療健康信息類似于PII信息,因為它們都包含大量可用于識別用戶個人身份的信息。除了可以像PII一樣揭示用戶的身份外,醫療信息在一些國家還可以被用來購買在柜臺買不到的處方藥。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藥物濫用行為,尤其是涉及到與藥物有關的處方藥政策時。
4. 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是指與個人教育記錄相關的數據,其中包括成績單和學校記錄等。
雖然教育信息不能像財務信息一樣,產生一些立竿見影的后果,但是它也同樣會將用戶置于潛在的勒索或欺詐威脅中。攻擊者可以使用教育信息來威脅或欺騙用戶滿足他們的要求。同時,網絡罪犯分子也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偽裝成學術機構的學生或官員來實施網絡釣魚攻擊或社會工程活動。
5. 支付卡信息
支付卡信息是指與個人支付卡中的數據相關的信息,包括信用卡和借記卡數據以及其他相關的信息。
這些數據與財務信息相似,因為它也會直接影響到用戶的財務安全。然而,支付卡信息可能會比財務信息更危險,因為這些信息可以用來進行在線交易和付款/轉賬??偠灾攧招畔⒑椭Ц犊ㄐ畔⒈舜酥g都是密切相關的。
6. 用戶憑據
用戶憑據是指用戶數字或在線賬戶憑據、證書等數據,英國服務器 俄羅斯主機,包括電子郵件賬戶的用戶名和密碼以及其他在線購物登錄憑證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