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微信、高德地圖、智能公交站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們的行為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數據,而這些數據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大數據產業已逐步從概念走向落地,90%企業都在使用大數據,而大數據高端軟件類人才供應遠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有報告指出,數據分析師已成當下中國互聯網行業需求最旺盛的六類人才職位之一,并且未來中國基礎性數據分析人才缺口將達到1400萬。
“賬房先生”進階“軍師”
阿里花名“敬之”、口碑數據中心商家數據服務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數據分析師就是一群玩數據的人,玩出數據的商業價值,讓數據變成生產力。”而大數據和傳統數據的最大區別在于,它是在線的、實時的、規模海量且形式不規整,無章法可循,因此“會玩”這些數據的人就很重要。
敬之作為“會玩”數據的人,在這一行業已超過11年。從剛畢業去傳統超市做業務分析師,到現在帶領一個數據團隊為口碑線下商家提供數據分析服務,可以說,他的從業經歷就是國內數據分析行業的發展史。
從廣義的角度看,業務分析師是最早接近數據分析的職業,但在敬之看來,早年間的工作內容更接近于“賬房先生”。不同于現如今,每天需要接觸海量的數據,剛開始他能分析的數據大部分來自于財務報表。“包括凈利潤、毛利潤等等,當時的數據維度加起來不到20個,而現在至少上千個,如果要進行延伸,那么就是數以億計的數據可供分析。”
2007年,敬之正式進入阿里,在參謀部做業務分析,他入職后的第二年,部門改名為商業智能部,數據分析師也隨之被作為一個崗位單設出來,而在當時,競爭對手們都還沒有這樣的崗位。
在他自己看來,這一路走來,他從“賬房先生”進階成了一名為企業出謀劃策的“軍師”,而數據分析也越來越受重視。企業開始傾向聘請在數據存儲、檢索和分析方面有所長的人才,對擁有這項技能的人來說,現在的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從大數據中提煉商業見解
一句話概括大數據分析師的職能:從大數據中“提煉”出商業見解。敬之印象深刻的是他在2009年做的一份《中國供應商的生命周期研究》報告,其中對會員制的數據分析為公司產品、運營等部門給出了個性的建議,直到今年初,還有業內人士拿這份報告做業務參考。 “有用的商業見解不會自動從各種各樣的信息中浮現出來。企業必須識別、組織和分析可操作的數據,并將數據分析的結果與業務相關部分結合起來。這需要規劃、預算以及合適的工具和專業知識等支持。”資深數據分析師的工作內容是動態的,無章法可循,這也就意味著數據分析師的薪酬主要由工作經驗決定。
據了解,在美國,大數據分析師平均每年薪酬高達17.5萬美元,而國內互聯網公司,例如BAT,大數據分析師的薪酬可能要比同一個級別的其他職位高20%至30%,且頗受企業重視。根據領英統計的數據顯示,有21.7%的數據分析師月收入在2萬到3萬元,18.1%的月收入在1萬到1.5萬元。
勞動報記者了解到,數據分析師的薪酬隨著工齡增加,增幅逐年上漲。有數據顯示,對比數據分析師和互聯網行業的最高年薪中位值可以發現,前者總體高于后者,而且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兩者的差距逐漸拉大。例如,工齡一年的初級數據分析師和互聯網行業從業者的最高年薪中位值比較接近,但在工作三年時,二者出現了明顯差別,前者比后者高5萬元;工作六年時,二者相差10萬元;工作十年時,二者差20萬元。
互聯網包攬近七成分析師
數據分析師幾乎遍及所有行業,但其中,分布占比最大的還數互聯網行業,有數據顯示,互聯網包攬了近七成數據分析師。
根據獵聘日前發布的《大數據與AI核心人才趨勢報告》顯示,數據分析師分布行業中,互聯網占比為67.4%;其次是金融行業,其占比為16.4%,其他行業的占比均在3%以下。
“互聯網重視運營,產品的開發也離不開數據,directadmin安裝 directadmin漢化,再加上互聯網本身收集數據相對容易,成本低,所以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地招聘分析師,用以提升他們的業務。”獵聘首席數據官單藝表示,“金融行業有著重視數據的傳統,很多金融業務本身就是基于數據的,所以這個行業也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