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將大數據作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戰略選擇,以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下一步,充分把握人工智能、5G、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領域,加快推進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
加快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積極發展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征識別、復雜環境識別、智能決策控制、智能客服系統等產品和服務。推動貴陽高新區、遵義新蒲新區、貴安新區等區域作為重點發展的區域,對于工業機器人本體、控制器、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加速推動數據資源產業化發展。發展數據采集服務,培育專業化數據采集服務企業,面向行業領域需求,采集經濟、社會、市場、輿情、電商、社交等數據。培育數據存儲和分析處理產業,發揮貴州省中國南方數據中心優勢,面向國家部委、大型互聯網企業等開展應用承載、數據存儲、容災備份等數據業務,依托貴陽、貴安大數據清洗加工基地,引進培育數據清洗、脫敏、建模、分析挖掘、可視化、應用服務等大數據企業。
大力發展研發制造業,擴展發展智能終端以及芯片等產業。推進建設貴陽、遵義、貴安新區等地區的終端芯片和智能終端等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一個集研發與應用的產業發展集聚區。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積極推動軟件開發應用和各種信息系統集成發展,大力發展多行業多領域的數據庫、行業應用軟件和特色軟件服務產品,推進發展呼叫中心和服務外包產業。
加快推動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圍繞新型化工、煤炭產業安全生產、軍民融合、白酒、特色食品、服裝、電子信息制造、有色產業、民族制藥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特色優勢行業,發展智能制造。推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應用,打造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示范點,大力推動工業企業上云。整合工業產前、產中、產后、研發設計等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據,促進軟件技術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構建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撐體系。
加快推動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構建大數據和云計算融合,以及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融合,并且相互之間相互關聯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動大數據在產前、產品追溯和市場銷售中的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的快速建設,完成現代農業在產前、產中、產后的實時管理和控制,及時作出決策。形成完整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使大數據貫穿產前、產中、產后整個生產流程,綜合質量追溯和用戶評價反饋等信息,指導農業生產、銷售和服務更加精準化,加強農產品交易、質量、需求、價格變動分析與預測。
加快推動大數據與服務業深度融合。運用大數據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山地旅游、城市醫療、健康養老、冷鏈物流等新興發展業態,使服務業融合升級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加速推進發展。在安順、遵義、貴陽等地通過建設一批智慧+(景區、旅行社、酒店)的示范帶動點。通過建設物流云為中心連接點,加速發展現代化的信息物流園、信息化的公路港等項目建設,根據目前現有的園區、各個信息化企業發展平臺,實現商流和物流的數字化動態管理和交易。
強化對大數據企業的支持培育力度。進一步發揮好大數據專項資金和基金作用,加大服務企業服務項目工作力度,支持貨車幫、易鯨捷、華芯通、漢能、吉利等企業加快發展,加快蘋果云服務、華為數據中心和智能終端及服務器、騰訊數據中心、FAST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強產業政策引導,營造服務環境優、要素成本低的良好氛圍,通過行業數據優先開放和市場準入優先支持,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成長力的大數據企業加快發展。
強化對大數據企業的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強和項目牽引,瞄準國內軟件百強企業、互聯網百強企業、國內外知名大數據創新及應用骨干企業,引進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堅持抓大不放小,通過基金培育、大賽挖掘、開展“尋苗行動”、開放數據資源、提供應用場景等,培育一批大數據“獨角獸”“小巨人”企業以及專注細分市場的“單項冠軍”。
加快培育大數據產業集群。加大資源整合,強化資金、技術、人才、項目和企業等產業要素集聚,支持省內有條件的高新技術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軟件信息服務產業園、數據中心基地等攜手共建大數據產業基地,形成互補效應,抱團合作開展針對性的招商引資,補齊產業鏈短板,合理引導大數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集聚,進一步優化全省大數據產業布局。(執筆 陳加友)
大數據戰略助推共享經濟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