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已是當今企業不落人后的第一步技術策略,企業發展核心業務、進行日常營運,皆需要資訊系統和運算能力來儲存、處理、管理和分析每天產生與收集的大量數據。從了解資料中心相關定義,到現代熱門技術高效能運算(HPC)、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人工智慧(AI)常部署的伺服器運算類型,來認識六個打造企業運算力不可不知的專業詞匯。
資料中心相關的定義
企業級的電腦產品便是伺服器,使用者可透過行動裝置或個人電腦與其連線,獲得額外的資訊與服務;將伺服器系統及設備集中在一起,可簡化管理和提升基礎設施效率,實現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企業力求打造具有高運算效能的資料中心或伺服器機房,來高效地實現業務目標。
資料中心(Data Center)資料中心
是容納組織中資訊設備的設施,包括伺服器、儲存、網路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和防火墻),以及組織和連接設備所需的機架和布線,且需要基礎設施來支援它,如配電系統、通風和冷卻系統。 《為什么幾乎所有現代企業都需要資料中心?》
伺服器機房(Server Room)
伺服器機房的功用是放置企業伺服器,通常搭配散熱、通風和滅火等外部裝置以確保安全性和穩定性;其可能是大型資料中心的一部分,或是組織私有資料中心的別稱;如果伺服器之間互相連接,亦可組成運算叢集。 《自己建設和維護伺服器機房有什么不可取代的優勢?》
機架單位(Rack Unit)
機架單位簡稱「RU」或「U」,由美國電子工業聯盟(EIA)定義,「1U」相當于44.45公厘(1.75英吋)的高度;標準的19吋機柜,總共提供42U的空間。安裝在機架上的伺服器,大多屬于1U、2U或4U規格,挑選伺服器時要注意,如何裝滿整個機架,同時保留足夠的空間,安裝散熱冷卻方案等。 《使用一致性的機架單位為什么很重要?》
符合企業需求的運算類型
現伺服器越來越神通廣大,種類也變得更多元。簡單舉例來說,科學研究產業可建立運算叢集來達到高效能運算(HPC);5G時代的電信業者可采用邊緣運算伺服器,減少網路頻寬使用和延遲;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云端運算進行人工智慧(AI)開發與管理。然而,由于不同類型的伺服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功用,因此需「因教選材」,對所要進行的工作項目挑選適當的伺服器類型,以充分實現伺服器效能,為企業帶來最大的運算效益。
運算叢集(Computing Cluster)運算叢集
是互相通聯、共同執行任務的數臺電腦,可視作單一作業系統,但效能、可用性及成本效益皆優于同等級的大型電腦。建立運算叢集是邁向高效能運算(HPC)、高可用性(HA)、及負載平衡的重大一步,可實現更快的運算速度、更大的儲存容量、更好的資訊安全、可擴充性及成本效益,提升生產力。 《小規模企業也可以建立運算叢集嗎?》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邊緣運算是一種網路運算架構,運算過程盡可能靠近資料來源,以減少延遲和頻寬使用。目的是減少集中遠端位置中執行的運算量,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地用戶端和伺服器之間必須發生的通信量。邊緣運算是5G 網路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元件,可提升運算效能和降低處理5G 設備生成的龐大資料量所導致的延遲時間。 《邊緣運算為什么是加速互聯網的主要關鍵?》
云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簡單來說,云端運算是通過網路提供運算資源,如使用者可在云端資料中心上進行人工智慧AI 處理。云端運算通常基于虛擬化技術,以快速部署資源或獲得服務。云端運算服務可以通過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提供幾種不同的方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