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組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的全球 1,300 名科學家稱,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全球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這種上升趨勢將持續數十年。預計下個世紀氣溫升高將在 2.5 至 10 華氏度之間,其預計影響包括更強烈和更強烈的自然災害、更多的干旱和熱浪、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的變化以及其他區域影響,例如增加野火和侵蝕。
這些影響將以多種方式影響全球數據中心,但重要的是要注意,數據中心和對現代技術不斷增長的需求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正如 Digital Realty 首席技術官 Chris Sharp 在最近一篇Data Center Frontier 文章中所述,“僅在美國,數據中心就占美國總用電量的大約 2%。數據中心供應商有責任采購可再生能源……以盡量減少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盡管有警告信號,Uptime Institute 的一項氣候變化調查發現,45% 的組織忽視了氣候變化對其數據中心造成破壞的風險。此外,71% 的數據中心沒有為惡劣天氣事件做準備,只有 33% 的數據中心正在重新評估當前技術以適應更可靠的電力和能源配置。
數字是驚人的。當一些組織轉向可持續性和準備時,其他組織則忽略了風險。無論您的組織是準備抵御氣候變化還是尚未開始,以下是氣候變化對數據中心造成影響的一些方式,這些方式在今天和未來都會繼續存在。
越來越需要優先考慮可持續能源實踐。數據中心消耗大量電力,最大的數據中心消耗的電力相當于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隨著具有環保意識的消費者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組織將可持續能源實踐作為減少碳足跡的優先事項。綠色數據中心實踐包括減少浪費、重復利用附近社區的廢熱、實施冷卻系統升級、優化氣流、在設計和建造中利用模塊化技術,以及部署低功耗服務器。此外,數據中心需要跟蹤電源使用效率 (PUE),或驅動和冷卻數據中心所需的功率與 IT 設備的功率消耗之比,目標是實現盡可能接近 1.0 的 PUE。
新的冷卻需求和技術。通過增強的冷卻技術提高能源效率有助于減少電力消耗并降低成本。數據中心已經探索使用冷海水和地下水冷卻,以及其他創造性的冷卻技術。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更多組織將需要實施更好、更高效的冷卻實踐,并重新考慮其數據中心的位置。當然,水基冷卻依賴于大量的水——某些地方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缺乏。
改進災難恢復計劃。溫度升高導致更頻繁的惡劣天氣事件,這可能導致數據中心災難,導致停電、數據丟失和物理損壞等結果。隨著發生影響服務的天氣事件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組織需要制定數據中心災難恢復計劃、電源冗余和定期維護計劃以保持正常運行時間。
新的定位策略。隨著溫度、天氣模式和海平面的變化,組織將需要重新考慮其數據中心的地理位置。靠近脆弱海岸的數據中心最終可能會被淹沒,因此需要考慮加強其物理基礎設施并將現有的關鍵基礎設施轉移到內陸。組織還需要考慮其所在地的供水減少、侵蝕、野火、酷熱、傾盆大雨以及空氣和水質差的風險。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 (DCIM) 軟件必不可少。DCIM軟件是數據中心能源管理的重要工具。DCIM 監控樓宇儀表、UPS、地板 PDU、RPP、智能機架 PDU 和環境傳感器,然后將這些信息整合到可操作的報告中,使您能夠節省電力和資金、計算 PUE 并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和可持續發展計劃。使用 DCIM 輕松支持政府法規,監控和測量節能以收集能源回扣和碳信用額度,并減少與全球變暖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隨著數據中心災難威脅的增加,DCIM 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可以監控數據中心的健康狀況,并在最壞情況發生時防止代價高昂的計劃外停機。DCIM 允許您模擬故障轉移、測試假設場景、可視化數據中心和設施健康狀態